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遂溪县乐民镇海山村黄迪在鱼塘放海水养殖罗非鱼

2013-12-10 08:3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小军 许晶盈

养殖工人捧起即将上市的罗非鱼向记者展示,这批罗非鱼每条约重1500克。记者 李波 摄

    提供技术和保底收购价

    饮水思源带动村民致富

    黄迪从今年2月开始搞海水罗非养殖,赚了第一桶金的他成立了一家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除了经营养殖基地,给村民提供鱼苗和技术指导外,他还为合作养殖户提供保底收购价,大大降低市场风险。

    戚福是距离海山村不远的源港村养殖户,在还没养殖海水罗非之前是靠养虾为生。“海水罗非鱼毕竟还是新事物,一下子我也不敢把全部的虾塘改为鱼塘。”戚福告诉记者,今年3月底,他听取黄迪的建议,采取鱼虾混养的办法。当虾只出现病害时,可用罗非鱼来调节塘水微生物的数量,做到生物防控,既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又达到减病减害的效果。如今源港村的养殖户看到戚福尝到了甜头,开始与黄迪合作,加入海水罗非养殖的行列。

    据悉,海水罗非养殖每亩投入成本约为8-10万元,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目前每斤市场价为10-18元。“现在我用8亩鱼塘搞海水罗非养殖,今年卖了三批鱼,除了成本外,净赚了三万多元,”戚福说,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养殖过程胜在省心省力,加上有黄迪为他们提供保底收购价,养殖户们不用担心价格低迷时面临亏本的风险。

    目前无意开拓国外市场

    目标让刺身走进寻常百姓家

    别看黄迪现在成了大老板,当初他“弃商从渔”时,不少村民还笑他“傻瓜”。

    罗非鱼是鱼类中最普通的品种,究竟养这种鱼能不能赚钱?当时黄迪心里也没定数——老百姓对罗非鱼认可度不高,就连一些外国渔商对这种鱼也“不屑一顾”,究其原因,是因为养殖这种鱼的人实在太多,加上养殖户大都采取淡水养殖,养出来的鱼肉质不够结实,吃起来带有泥塘的腥味。正所谓“量多价贱”,很多人认为它是鱼类中比较低级的品种,不愿意投资养殖。

    迫切地想打破这个局面,并采取科学的办法、创新养殖模式,是黄迪的成功之处。通过海水养殖和科学喂养,黄迪的罗非鱼也可以有深海黄花鱼的质感,他曾收到非洲、俄罗斯、墨西哥、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出口订单,这是打响品牌的一个机会——但让记者吃惊的是,黄迪称自己暂时无意开拓国外市场。

    “我们这里品质最好的鱼可以用来做刺身,现在主要的供应商是珠三角地区的高级酒楼食肆。”黄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们可以笑我笨,但这么好的鱼,我想让家乡人们也尝尝,市面上三文鱼刺身卖到70多元/斤,这是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而用海水罗非做成的刺身,肉质不比三文鱼差,而且价格实惠,我想让一般的老百姓也能吃上刺身。”然而摆在黄迪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让老百姓认可罗非鱼?想要改变一种思维定势,比让他们接受一种新事物更难。

    “办法总会有的!”黄迪微笑,“下一步,我打算将一批鱼送给乡镇的敬老院和福利院,一方面让他们试吃,另一方面也算是回馈社会吧!”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跟着醒狮去旅行”,遂溪在广州向全国发出最“甜”文旅邀请函
  • 湛江红树林修复创新模式  解锁生态经济双赢密码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送展进校园
  • 椹川大道绿化修剪“精雕细琢”  扮靓城市交通动脉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