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天气可能有转好趋势,目前雪龙船及国内各单位正研判信息,将根据冰情择机突围
矫玉田说,目前还算南极初夏,在南极大陆边缘的海域,有这种多年冰比较常见。由于雪龙船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海域,对该海域情况不了解,这个地区的洋流有些不规则,考察队开展了海洋观测,采集海水、海冰流速、海冰密集度等数据作为参考。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南极天气瞬息万变,1月6日天气可能有转好趋势,是雪龙船突围的机会。但这个时机非常短暂,需要雪龙船做好准备。雪龙船有160多米长,所谓船大难掉头,要从浮冰区突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调整船头方向,以及防止浮冰在船边堆积。目前船上食品、油料充裕,这方面没有困难和风险。难的是等待时机和捕捉时机,并提前考虑到不利因素,比如快速移动的冰山会给突围行动带来危险。
目前,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已接上脱险人员撤离。由于南极光号破冰能力与雪龙船相当,协助破冰也很难达到救援效果,因此双方决定南极光号先行撤离。
除了前方南极考察队积极组织船上气象、海冰观测、物理海洋、船舶航海等相关专业人员加强海冰、冰山变化等监测工作,搜集并分析附近气象、洋流、海冰等资料外,国内各个极地考察支撑单位也对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在了解是否有其他具有强大破冰能力的船只接近这个海域的同时,雪龙船目前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根据冰情而动。
对俄罗斯受困船救助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科考船 在南极冰区受困并不鲜见
科考船在南极冰区受困并不鲜见。专家介绍说,在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区,也曾经发生一些船舶被困的事例。2008年12月,我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在冰区破冰一天只前进60米。最有名的可能要数俄罗斯“费德罗夫院士”号破冰船1991年在俄罗斯青年站附近海域被困,这艘破冰能力极强、迄今还是俄罗斯破冰船旗舰的船只被迫在南极冰区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此次雪龙船受困,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出现长期被困,也可以把人员接出来,船舶留在冰区越冬,船上燃料食品也足够支持少量留守的船员过冬,但这种情况将是百年不遇的。即使目前雪龙船无法靠自身脱困,随着南极盛夏到来,浮冰可能退开消散,给雪龙船“让出”水道来。
曲探宙说,在南极,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履行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救助体现着责任和义务。一旦遇到别的船只遇险,要力所能及提供帮助。一般南极活动船只对南极的风险有充分估计,不会冒进。俄罗斯受困船所在海域虽然是雪龙船陌生的海域,但雪龙船接到求救后仍然迅速做出反应。
据介绍,各国都会通报极地考察计划和船舶航行位置,澳大利亚搜救中心也会了解哪些船只在南极海域活动。国际海事组织给出遇险船只的求救信号,周围船舶都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帮助。但南极情况比较特殊,其海域不是主航道,也不是所有的船都有破冰和救援能力。
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徐挺介绍说,当时雪龙船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和法国星盘号船赶往俄罗斯遇险船受困地点,由于法国船破冰能力相对不足,中途返回。在救援行动中,各船当时也因为天气因素等了好几天,尽管浮冰逐渐出现不利的情况,但在仅有的相对可以的天气中,不能失去营救机会,雪龙船和南极光号仍坚持进行营救行动。雪龙船上的雪鹰号直升机最后成功运出52名人员,目前俄罗斯受困船上还留有22名船员,油料物资充足。雪鹰号直升机还送去30多公斤面条和其他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