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
1月16日《湛江日报》用几个版面曝光违章车辆、单位和人员,尽管没有实名曝光,但治理走向非常明确。
其一,只要违章就会被记录。
从首次曝光的情况看,无论夜间、午间,还是上午下午,也不管是在主干道,还是在偏僻小道行驶,只要违章,就会有视频记录下来。就1月8日当天记录情况看,上午6时前违章的有18车次,中午12时至下午2时违章的有49车次,上午6时至12时违章的有102次,下午2时到6时违章的有85车次,全天违章记录255车次,为处罚和教育提供了确凿事实依据。
其二,距实名监督不会遥远。
此次曝光,没有实名登记驾驶人员,社会知晓度不高,但是所属单位、车牌号都具体公布了,一些处理措施会相应落实,对当事人和单位必有触动。按照客观规律预测,实名曝光、单位领导曝光、取消驾驶资格、扣押车辆等等深层处罚措施,也将会成为必然选择,社会监督范围将不断扩大,舆论监督力量将逐步升级,必然影响到违章人员的具体工作和生活。
其三,繁忙不应是违章理由。
从曝光的违章情况看,上午下午上班期间,违章车辆较多,比如1月8日违章记录,上午102车次,下午85车次,而中午和夜间明显较少。主要违章集中在工作期间,不能归因于工作繁忙。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越是工作繁忙,越要遵规守纪,特别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与交通事故、人身安全直接联系,也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工作成败不可分割,人人理当三思。
此外,不排除有些违章情况没有曝光,也不排除有些违章行为逃脱了监管,但是监管范围会越来越大,监管措施也会越来越严格,交通综合整治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交通秩序必然逐步向好,达到更加文明畅通的水平。
故此,无论从客观监管措施的着力点看,还是从个体发展的科学选择看,遵守交通规则,都是社会需要的文明抉择,任何无视监管的行为,都将在交通综合整治行动中,被纳入公众视野,接受法规、道德和良心的评判,促进普遍的理性选择和法治行为回归社会本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