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湛江日报》公示了第三届“湛江好人”名单并介绍了这些“湛江好人”的先进事迹。他们当中,有助人为乐的好人梁肖娥、李真艮、刘湛军;有敬业奉献的好人陈康贵、胡建安、李桂、王翠强、陈萌生;有诚实守信的好人叶奕锐;有见义勇为的好人梁华波;有孝老爱亲的好人陈琴珠、陈月清。
在这个春天认识第三届“湛江好人”,读他们的先进事迹,笔者倍感温暖。评选“湛江好人”,让公众感受他们的道德力量,他们在树立道德标杆,引领向善向上的时代潮流,引导公众学习凡人善举。由第三届“湛江好人”,笔者不禁回想起首届“湛江好人”陈光保、卢陈兴、康妃告、司书晓、李文波、郑军、蔡放、蔡赤、丁江华;回想起第二届“湛江好人”薛文英、李颐年、张泽民夫妇、尤侯养、柯韶钧、周仔洪、陈珲超、黄有光、黄国锋、李华佑、冯树文。这些可敬可爱的“湛江好人”无论是瞬间的抉择还是永恒的选择,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道德的种种美丽光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正因为这些美丽夺目的光彩,我们的社会才如此绚丽美好,才会充满温情,充满爱意,充满向上的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以为,“湛江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是偶然的。“湛江好人”的涌现,源于向善的环境氛围,源于呵护好人的社会风气,源于大面积的“道德沃土”。当然,我们湛江的“道德沃土”还需要社会不断输送营养。如此,“道德沃土”才会始终保持充足的“肥力”,面积才会越来越大,从而培育更多“湛江好人”。
事实上,给“道德沃土”输送营养,我们湛江一直在行动——从2012年以来,市文明委积极组织开展“湛江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第二届“湛江好人”黄国锋的儿子患重病时,社会各界纷纷行动,捐款给黄国锋的儿子治病;为了给“湛江好人”撑起一方明亮的天空,本地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凡人善举,《湛江日报》还开辟了《好人好报》专版……无疑,给“道德沃土”输送营养,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在笔者看来,这其中建立健全关爱“湛江好人”的长效机制,实现帮扶常态化尤为重要。这样说来,我们湛江不妨也借鉴外地经验,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关爱好人”基金会,让陷于生活困境的“湛江好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让他们看到人生的希望,让“道德沃土”的“肥力”越来越足,面积越来越大。如此,“湛江好人”才会越来越多,他们才会更有力地引导湛江人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促进湛江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湛江的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