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至9日,“春风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在海田国际建材交易中心举行,受阴雨天气影响,此次招聘会显得有些“冷场”,两天进场求职者仅有250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者不足400人。(3月11日《湛江日报》)
企业有意揽人,求职者无心“恋聘”,这里面虽然有天气原因,但造成“冷场”的最根本原因确切来说不是“天气”。透过“招聘岗位多、应聘人员少”这一奇怪现象,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和个人双向选择未能达成一致,尽管这已是老生常谈了。近年来,我市在保障社会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求职者在政策优惠中如愿找到了“婆家”,顺利安心工作。但是,招聘会“冷场”的现象需要继续引起各方深刻反思。
对企业来说,求得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等的优秀人才显然是“硬道理”,这也是企业提升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一些专业不对口、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少等的求职者,企业便遗憾地不予录用。然笔者认为,企业学会培养和打造一支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队伍,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过去企业习惯和依赖于现成的优秀人才,对一些新人不愿给出培养的耐心,不愿意在发掘员工潜能方面多下功夫,最终放弃了不少人才的“苗子”,造成企业招聘困难。事实上,每个企业都应设立和配套相应的培养人才计划和方案。如果能够给点培养耐心,转变思维,加大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队伍的力度,相信也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求职者需要正确对待不被录用的事实。求职者不被企业录用,不妨多些努力发现自身原因。现在年轻的求职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其他专业技术学习,加上求职者见识广、眼界阔,对就业方面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求职者不仅考虑了劳动待遇所得,同时也看重了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个人工作的享受程度。结果就是求职者往往对一般企业“不屑一顾”,或者对企业抱以的诚意不够。当然,这也造成求职者往往不被录用。应该说,个人要想在就业中赢得更多主动权,求职者应当适当放低姿态、客观对待个人就业困难问题。当然,求职者能够抱着学习的态度,盼望在企业习得一技之长,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未来的日子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