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镇建设,垃圾处理是难题。日前,吴川黄坡镇探索推行新做法,通过网上招标,将该镇环卫站“外包”,把管理运作权下放给社会组织,引进企业运作模式,对该镇120多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处理,镇区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13日,工作人员在黄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作。 本报记者 孙昊声 摄
“镇区生活垃圾大大减少,大街小巷变得干净多了。”近半年来,黄坡镇卫生环境的好转,让不少居民感受深刻。去年,黄坡镇投入100多万元,建设镇级垃圾转运站及垃圾压缩处理设备。如何确保垃圾中转站良性、可持续运转?去年5月,黄坡镇通过吴川市政府,在网上发布公开招标,通过“货比三家”,引进一家环境卫生服务公司,与其签订城区垃圾管理处理工作合同,由卫生服务公司专门负责镇区内垃圾收集、运输工作,每年由镇里支付项目承包金120万元。据黄坡镇干部李康发介绍,黄坡镇实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有偿服务,严格按上级物价部门批准,向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近100万元,剩余20万元由镇政府承担,全部用于垃圾处理专项费用。
“垃圾中转站转运能力达153吨每日,垃圾转运做到日产日清,收运处理率达91.5%。”黄坡镇环卫承包方柯经理介绍,公司每天投入保洁员近百人次,运输车4辆、洒水车1台,对镇区120多条大街小巷的卫生实行“两清、四保洁”,即每天上下午各清理垃圾一次,保洁四次,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区环境卫生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