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菠萝第一村”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村民种菠萝致富,近年来,家家户户都先后建起了小洋楼、开起小汽车。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后,他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欲望更加强烈。愚公楼村不断创造条件,加大对村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逐步实施起“富脑”工程。
村庄样貌
260多栋“菠萝楼” 拔地而起
愚公楼村就座落在“菠萝的海”中,成片翠绿的菠萝田将村庄环绕。近日下午,记者走进愚公楼村后发现,眼前一条整洁的硬底化水泥村道格外亮丽,一座座小洋楼颇具现代城市气派,还有在花团锦簇的绿化带衬托下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大楼……这是该村重视菠萝种植之后产生的重大变化。2002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湛江市卫生村和市、县文明示范村。
近年来,愚公楼村农民依靠科技兴农,争取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专项资金建立了愚公楼国家级菠萝种植示范基地,将标准化菠萝种植推广到家家户户。2001年,愚公楼菠萝被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授予“绿色食品”的品牌,这里已成为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点。愚公楼村村干部许长广说,如今愚公楼村种植菠萝的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承包100亩以上的种植户就有30多户,因为年产量高达7万多吨,不少村民宁愿留在村里,办起了农副产品推销公司。
“先后有15家营销公司在村里成立,专门从事菠萝流通的村民有60多人,现在村民都不愿意出去打工了。在自家门口,只要肯费点劲,每天赚一两百元不是问题。”许长广告诉记者,2006年,愚公楼全村种植菠萝收入2300多万元,村民单是靠种菠萝,人均年纯收入达5370元,集体经济从原来的“空壳社”猛增到年纯收入57万元。
据悉,愚公楼村有一半以上人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近几年来,共有260多栋“菠萝楼”拔地而起,成为愚公楼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