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时评,因为时评文章常常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冲击,重新认识社会的一些现象。3月20日湛江晚报的一条快评《救人者应先学会自救》令笔者心为之一震。文章首先一针见血地提出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可能是被扭曲了的弊端:又是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人间悲剧,这是很多读者看完新闻的第一感觉,随即又感到很困惑,落水者没救上来,又“牵连”了2名施救者,早知如此,是不是不该下水呢?可如果这样,又是见死不救的冷血,被媒体曝光后,甚至招来千夫所指,该如何是好?
从这个新闻事件本身来看,确实是一种悲剧;从这个人间悲剧上,我们看出来社会舆论的对人的无形压力。是啊,如今传媒的快速发展,令社会发生的好的坏的事件几乎达到无立锥之地。可是媒体的责任在哪里?这是值得媒体人思考的。媒体是否该把握好曝光的尺度呢?是否该把一种温情的目光放在曝光的事件与人的身上呢?如果一上来就说某某见死不救,这恐怕人人都会谈死色变吧!当然,对于有施救能力者,如果以尸要挟,死者家属不付钱而把尸体凉着,这是要不得的。
救人是否应该有一个底线的呢?这是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我们要进行深刻反思的课题。在古人眼里,生命与死亡面临冲突时,都是主张舍生取义的。如果有比生命更令人应该去珍惜的义,当然是要选择了:如果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不义,当然就要选择生命了。如此看来,古人的舍生取义不是没有底线的。救人者应先学会自救,这是救人的第一步。不懂得如何自救者,再去救他人的话,无异于
“飞蛾扑火”。虽然奋不顾身地去救人的勇气与胆量,是我们社会理应弘扬的。我们看到,很多类似上面新闻里的救人事件,往往都是“连环”的,一两个人落水了,然后是一个又一个跳下水了施救。其实,面对这种群体救人,一个分工合作很重要,很必要,也是文章里作者提出的“见义勇为不如见义‘智’为。用上智慧,使救人者和被救者的生命都多了一层保障。
见义“智”为首先一条,是救人者遇险情要稳定情绪。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文章提出校园的应急演练从室内搬到户外,从“口头”搬到实境中去模拟。这让笔者想起墨子劝公输盘和楚王不攻打宋国的最后一场交锋。墨子与公输盘进行模拟演练后,公输盘技穷而欲杀墨子。“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吾知子所以距我矣,吾不言”。在沉默中引来楚王的疑问,从而让墨子有机会说出救宋国的底线,即是他的弟子已带人按照他的战术已在宋国做好了应战准备,不管自己是否能活着,楚国都不会有可趁之机。墨子从容面对咄咄逼人的杀机,我们是否该认真体会一番?
如今又是春天出游的好时光,青少年朋友在游玩的时候,心中应该牢记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去触碰的。如果突遇不测情况,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本身有无特殊情况?千万不要忽视了运用你的“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