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假如用发展所获得的效益,不能弥补破坏带来的补偿,那么发展就是无用功,这就要思考我们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湛江,这个被网友称为“深呼吸首选”的最佳“洗肺”城市,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为了不在发展上做“无用功”,在4月1日召开的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市委书记刘小华以题为《湛江要追求加快发展的美誉度》的首场专题辅导报告(4月2日《湛江日报》),给出了湛江在“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一命题上的答案。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湛江的其中一项“后发优势”,就是可以从先发达地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去思考“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快发展胜于慢发展,经济落后的现实鞭策着我们要快字当先、奋进崛起;乱发展不如不发展,漫无目的地追求经济增速绝不能换来湛江的美好明天。只有注重科学发展,提升加快发展中的美誉度,湛江才能“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推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改革开放初期,青岛与湛江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曾是湛江人的骄傲。三十多年过去,当我们比照青岛重新审视湛江发展走过的每一步,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这一刻,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增加成功,减少遗憾,湛江才能在大工业时代成就真正的辉煌。牢牢把握“六个绝对不能”,正是为了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六个方面防止给湛江发展“抹黑”。
追求加快发展的美誉度,是以人为镜的重大启示,是以史为镜的理性选择,更是为了回应八百万湛江人民最真诚、最强烈的美好愿望。
只有确保“经济发展较快”,通过经济的增长,推进人的城镇化,改善民生福祉,才能通过一座城的“知名”和“美誉”,带来所有人的“幸福”和“发展”。
只有确保“生态环境宜居”,在“既要经济崛起”的同时,“又要蓝天碧水”,湛江人民才能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只有确保“社会治安良好”,让人民群众真正“安居”,通过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老百姓才能专心“乐业”、给力“崛起”、成就“美誉”。
只有确保“民生保障有力”,让老百姓从“五年崛起”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由衷赞誉,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确保“文明之风盛行”,做好当前“创卫”和“交通整治”这两项提升我市人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工作,湛江的美誉度才能不止于“经济”。
只有确保“政治生态健康”,真正做到“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有力回应湛江人民一直以来对“清正廉洁”的要求,才能进一步打造湛江的美誉度。
是否重视发展的美誉度,体现了执政理想、价值取向、发展理念;能不能打造发展的美誉度,检验着执政责任、执政能力、执政绩效。湛江只有不断追求加快发展的美誉度,才能进一步释放城市魅力,进一步丰富崛起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