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信仰不能丢

2014-04-09 11:46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谢武奇

    自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曾经的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可以说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改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可是,时下的中国老百姓并不感到社会和谐和生活幸福,一边是倍感压力、心有抱怨、满腹牢骚、情感缺失、心灵迷茫,一边是追名逐利、醉生梦死、奢侈腐化、自甘堕落,于是出现普通百姓迷信道教佛宗,官员沉醉风水权色,富商钟情风花雪月等社会现象。人们普遍感到当前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心灵迷惘、风气不正,如此之下,还谈何法律、道德?缘何?归根到底就是中国老百姓缺乏精神信仰,故有人说:现在中国人啥都不缺,就缺精神信仰。

    在中国当前思想复杂、观念多元、风气污浊的大背景和国情下,特别是互联网文化深刻影响的变革时代,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举怎么样的精神旗帜和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的走向。于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想重构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统领中国老百姓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引领中国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中国强国富民之梦。“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覆盖各方意见、反映最大公约数的精辟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国魂、民魂、人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深刻作用、深远影响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感召力,它的提出,成为人们热切期待的精神信仰、心灵支柱和价值风标。现在关键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转化为每个老百姓的价值观念、自觉行为、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做到内固于心,外化于行,普及大众,影响民众,形成人人身体力行和社会开花结果的良好局面。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历经积淀、变革和创新,一些精髓文化和思想已经成为民族的灵魂,亦为百姓所认同。但是,也有糟粕的文化和思想继续在影响着民众。我们要去糟取精,革旧鼎新,在新时代、新发展中顺应发展潮流,竖立起新的民族信仰体系、道德框架、精神标杆。物质世界,我们坚守创新追求,精神家园里,我们坚持文化引领。无论社会何变、文化何变,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应该牢记价值观念,践行理念,承担使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记取我们的核心理念,汲取我们的文化精髓,保护我们的价值领土,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身体力行地播种和培植,让其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这样的坚守和努力,在为自己创造幸福新生活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新价值,只有信仰不倒,民族才不败,国家才不衰。

    大道无形,行者无疆。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化润其内、修德固其本”之说,我们不得不认可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但对于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且特别是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如何去践行,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理念、使命、责任,成为习惯、自然、常态,很值得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来后,关键在于每个普通百姓和整个民族认同之后自觉践行。因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感,都应该有公民义务和民族责任,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自觉实践者、大力推动者,牢记使命,担当责任,振奋精神,与民族荣辱同进退,与国家兴衰心连心,与个人幸福共创建,在理念价值、日常行为、生活工作等方面自发校正,自我塑造,自觉践行,真正让自己成为精神的主人翁,成为民族的主心骨,成为国家的顶梁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创造幸福生活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只有让个人得以“安身立命”,才能让国家达致“安邦定国”。人无信仰就如无头苍蝇,不会缅怀历史,不懂感恩当下,不能展望未来,生活无目标,人生无价值,现在人们所谓的信仰不过是或也许是赚大钱、住大房、开豪车、娶美女等,人们的追求和信仰趋于平庸、低俗,只求生存和享乐,不讲质量和尊严,社会风气也趋向媚俗、奢荒,浊气太浓,正气不扬,试想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还能复兴、图强,还能走远、走久?人总是要有点信仰,精神信仰和心灵支柱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显得十分必要、非常重要、尤为迫切,特别在当今信念交融、思想交战、文化交锋的非常时期里,无论你是贫穷或富裕,无论是失意或得势,都要拥有它,坚守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