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指挥部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力争今年5月底完成市区10个拥堵路口升级改造工作。 (4月9日《湛江日报》)
在交通秩序整治的关键节点,我市启动了对市区10个路口的升级改选,这表明了我市加大了建设交通设施“硬件” 的力度,也表明了我市的交通秩序整治进入了标本兼治的重要阶段。交通秩序整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社会工程,要获得最大的成效,不可能仅靠某一层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当前,在交通秩序整治上,我市体现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彰显了“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态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人为本,强化责任,创新手段,强势推进。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来,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值得点赞。可是,专项行动会不会变成“一阵风”,过后交通乱象会不会反弹呢?这可是一个令人疑虑的问题。
当然,建立长效机制,保持警力上路,打击违法行为,营造舆论氛围,是确保交通整治“成果”的关键。在笔者看来,这只是提升了交通“软件”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还不足够,理应着眼于城市发展实情而相应地提升“硬件”规划和建设的水平。近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市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呈膨胀式增长;但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的“硬件”建设水平却较为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了车与路的矛盾。这一点,我市也不例外。这就不难释疑,在我市市区的一些重点路口路段,仍然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对此,升级改选这些重点路口路段,让其变得科学合理,适应城市发展,无疑为化解“车路”矛盾带来转机,为打造畅通文明的整体交通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使确保“成果”的长期性成为可能。
事物是有规律地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停留在原有水平。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做贡献。这就需要我们的建设管理者要有科学的、前瞻的、长远的眼光,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我们的城市打造得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