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19日《湛江日报》报道,我市“好人好报”活动被省有关媒体评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秀案例。
此事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过程中,好人效应依然是一种永不过期的时代追求。
社会治理尽管有政府主导、各方面力量参与,但是治理过程始终离不开民众这个主体,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回应,才能增强效果、促进转化,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在民众积极回应中,好人好事是正面典型,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能够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形成社会正能量。
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比如黄赌毒等问题,在一些农村街道,由于部分群众自觉抵制,左右相传、上下承袭,黄赌毒很难形成气候。同样道理,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能否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能否形成海纳百川的气度,也需要群众自觉,把卫生习惯、宽容气度通过典型的好人好事传承下去。
从生活底线看,有好人带动效应,在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时,贫困有人救济,孤寡有人照应,能够尽快形成社会救助机制和力量,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富人阶层每周全家要参与公益活动,救助贫困人口,如此,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不会极端分化,社会也会趋于和谐稳定。
当然,好人效应,在本质上讲的是诚信友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但不能代替必要的社会救助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机构,做好相关的助推活动,倡导好人好报,才能让好人善举与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