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湛江日报》22日报道,昨日上午,中山街道文化站内书生琅琅,数百居民齐声朗读国学经典,场面壮观。当天,我市“好人好报”村(居)行活动走进赤坎区中山街道桥兴社区。
好人是城市的符号,也是城市的象征。但城市文明是每一个市民的行为集聚,如果只是个别人的善行善举,而缺乏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那么好人将可能成为永恒的“典型”,不能起到“草上风,必偃”的效果。只有让好人扎根基层土壤,汲取阳光雨露,就能“感染”无数人。我市开展“好人好报”村居行活动,一面大力宣扬好人事迹,让好人被人们认识,接受大家的掌声,让人们学有榜样,向好人看齐,一起建设美丽湛江;一面藉以抚润和唤醒人们那颗沉寂的良善之心,发现和挖掘凡人的美,让人们感到好人就在身边,感动就在于细微持久的默默行动之中,让人们坚信:只有真心付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只有坚守良善,爱心涌流,好人就有好报。
好人好报是正能量,推崇国学也是促动力。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市“好人好报”活动的插曲。众所周知,国学经典是人们实践认识的升华,经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具有厚重的人文气息和隽永的人性哲思。今人诵读国学经典,学的不是古人如何遣词造句,舞弄文墨,而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基础上萃取内核,以“古为今用”,指导言行。诵读经典,入心入脑,内化于心,继而外践于行,能达到“润物无声”、“化性起伪”的效果。中山街道数百居民齐聚诵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国学经典,正是以朗朗上口的语句、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居民诵读在口上,牢记在心中,其出发点和归结点均是为了践行在当下。
可以说,“好人好报”村居行是传播、培植美善的活动,它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希望更多类似“好人好报”的活动不断涌现,散播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建设美丽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