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方言交流需因时而变

2014-04-30 11:09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陶庭应

    湛江创卫进入国检阶段,28日下午上班时分在市中级人民法南门一侧路中央违规停有两辆电动车,一辆公安执法车驶来,用高音喇叭喊话,让车主挪开车,遗憾的是用的方言,车主听不懂、蒙在那里,后经人翻译才明白过来。

    公务活动不讲普通话,通常就不少见,但是在迎接国检等国字招牌打造的关口上,仍然用方言,就不太妥当。

    尽管包括创卫在内的公务活动,讲方言仍然有一定客观需求,特别是面对上了年纪的群众,讲普通话很难沟通,方言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似乎方言越醇越有效。当然,也不排除,方言在当地人中间颇受欢迎,易沟通。这时,用方言办公并非是刻意,属于环境使然,知情者多能理解。

    但是在迎国检等外向型活动中,过多使用各种方言,遇到一些问题,彼此用方言交流,就有故意回避外人、保守秘密的意味,难免让检查者心生疑窦,对问题倍加关注。倒不如,敞敞亮亮用国语,讲述情况、讨论问题,让大家都能听得懂,容易撇除一些人为干扰,在互信中增进共识。

    更何况随着城市发展,打响各种城市品牌的外向型需求愈发突出,外来人口日益覆盖旅游、经商、创业、求学等多个领域,正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等等大型企业入驻湛江,催促城市加快外向型步伐,语言运动无疑要领先一步,多用普通话、做好倡导者。

    事实上语言就是一张重要名片,彰显的是城市的文明素养和发展形象。据经信局一位领导讲,北京一家公司来该市某局办理企业入驻手续,一位科长问对方有没有会计,把“会计”说成“惠计”,让对方一头雾水,最终停办手续,损失不言自明,关键是此类损失要引起警觉、主动减少。

    能否借助创卫迎国检等一系列外向型创建活动,在内生增长与外界拉动中,推动包括语言在内的基本素养提升,像深圳、大连、青岛那样,让城市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值得各地及时反思、科学调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