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未必就是福,要娶媳妇要分屋。徐闻县南山镇南湾村84岁的翁老有5个儿子,但谁都不愿赡养老父。他伤心得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喝耗子药自杀,幸好南山司法所阻止了悲剧的发生。(5月7日《湛江晚报》)
当“行孝”演变成“踢皮球”,老人得不到子女赡养,实在让人可惜。近年来,时有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家庭事件见诸报端,而在我们的身边,同样事件也略有耳闻。老人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到头来由于家庭种种原因和现实情况,最终被迫自寻短路,皆因子女不愿赡养,仿佛无计可施、日子艰难。
这样的问题和由此问题所引发的“悲剧”,子女应该理性对待和深刻自省。赡养父母是一项义务,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子女不愿赡养父母,一方面违反了法律的精神,触犯了法律有关规定,而另一方面,则背下了不孝的“罪名”,赡养父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却让法律和道德双重面临尴尬的局面。
湛江“孝心”风气历来蔚然成荫。在湛江好人芳名榜上,我们不难看到行孝的典型人物,他们对待亲人好友不因任何理由任何困难而“放手”,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相助。翁老有5个儿子,倘若儿子都能以“孝”相对,积极履行赡养义务,不仅翁老打心底高兴、家庭和睦,相信也能给其他家庭传去正能量,感动邻里乡间。
当社会充满“孝”的氛围,人与人之间乐融融,反之,就会出现一些悲剧事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赡养父母来说,其实,当我们认识了赡养的意义,当彼此多一份谅解和宽容,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本“经”也不难“念”,“孝”的风气一定能够更加流行,生子也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