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吴川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正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刻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结合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深入调研,切实查摆,边查边改,真正触及思想深处,触及工作薄弱环节,做到“四结合、四促进”。
第一,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针对以往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的突出问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基层一线投入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情大大提高,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进展。年初,我市沿江路改造工程、老鸦埇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梅兰线、梅化路整治工程和梅录水闸重建工程等交通市政项目纷纷建成启用,标志着我市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海底电缆、浩信管桩、凯庆废钢配送中心、惠迪物流、宝能润滑油等5个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投产。海滨新城区首期11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项目、城东新区规划建设2500亩的教育城、规划土地面积1331公顷的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等以扩容提质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正在扎实推进。同时,对全市2014年督查督办的17项重点工作和43项重点项目实行督查评价“红旗制”,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地方单位负责人等各界人士进行投票测评和考评打分,结果在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通报。工作落实较好、工作进展顺利的,给予“红旗”通报表扬;工作落实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给予“黄牌”警告,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第二,与改善民生工程相结合,促进幸福吴川建设。针对我市还存在的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垃圾围城、交通阻塞严重等实际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全面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7个文化站54间文化室;推进10个乡镇卫生院改薄项目;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124.7公里;教育创强工作全面展开,博铺、梅录、兰石、王村港等4个镇(街)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二是创建生态文明镇,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生态和谐的城乡环境。今年以来,逐步完善实施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充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功推进环卫保洁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15个镇(街)垃圾转运站、1355条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全部建成,100多条自然村建起了污水处理池。如振文镇生香村是湛江市首条建起污水处理池的农村。三是实行交通大整治,为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治安和交通秩序。从今年1月份开始,市委领导亲自挂帅,全面整治交通乱象行动,对市区乱停乱放、闯红灯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全力查处。全市领导分工分区每天巡查,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反馈,并通过电视媒体曝光,对整治不力部门进行问责,形成全民抓交通的良好局面。到目前至,共处罚各类违章车辆近20000辆次。在加大查处力度同时,4月起对4万辆电动车实行登记管理,规范出行。
第三,与“五个专项行动”相结合,促进治安明显好转。针对我市农村治安信访问题较为突出,我市先后投入1000万元,抽调511名领导干部(新提拔副科以上干部100多名)组成5个专项工作组,集中开展“两清两禁、化解信访积案、农村山林土地纠纷调处、农村基层组织和财务问题整治、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专项整治行动,成功化解办结了一批纠纷积案,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化解了一批信访维稳问题苗头,实现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到目前止,全市百宗信访积案已化解结案13宗,处理结案9宗,在办可控70宗。全市实现“刑事总立案、涉枪案、两抢一盗案、命案、故意伤人案、群体性事件苗头”等涉案率“六个下降”。特别是通过领导包案,成功化解了长期困扰塘缀镇东岸村与振文镇泗岸村的百年岭界纠纷,为化解信访积案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四,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促进党建水平提高。尽管我市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农村基层组织较为薄弱、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为此,我们立足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顺利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在2014年村级换届工作中,我市认真落实省委和湛江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明纪律,严格把关,顺利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94个村(社区)“两委”和经济联合社社委会均顺利完成换届。全市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有181人,比例达93.30%,“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有625人,比例达91.25%,两项指标均高于省“两个80%”的目标要求,顺利实现了湛江市委提出的2014年村级换届“早完成、不出事”的目标。二是重点整治后进村和问题突出村。我市紧紧围绕“两整顿、两解决、两建设”主题,以抓班子、抓制度、抓发展、抓稳定为切入点,从强核心、优服务、惠民生、促和谐四个方面下功夫,使10个后进村和1个问题突出村得到成功转化,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三是加强机关作风整治。加大机关作风整治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去年以来,全市性的会议减少了10%,文件简报数量减少30%,会议活动费减少30%,公务接待费减少25%,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减少8%,因公出国(境)费减少45%;落实整改事项103项,建章立制43项,探索推行重点项目代办、模拟审批制度和工业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办法,机关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市直行政部门共精简审批环节37项,压缩审批事项15项,平均减少审批时限4.5天;共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7项,其中取消190项、转移10项、下放或委托管理7项。市食药监局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中心任务,创新监管方式,创建“阳光厨房”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进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及农村)活动,让社会力量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监督,大大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梅菉街道设立行政综合服务大厅,将原来分散办事的计生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事项集中到一个办事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推行领导干部层级网格化管理。针对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我市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镇、村为工作责任包干点,通过定点、定人、定责,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激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行领导干部层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网格管理办法、目标任务和考核奖励办法,落实挂点责任单位及挂点干部所挂点镇、村的党的建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的责任。设立计生奖、综治奖、创卫奖和一个综合奖共四大奖项,每个奖项奖金各为1000元。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奖励,与年度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等挂钩,以长效机制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