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城市之新“创”中来

2014-05-20 10:3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为有创卫多壮志,敢教湛江换新颜。

    8年创卫,3年冲刺,走到今天,湛江人见证了什么叫“旧貌换新颜”。那么,新颜之“新”在哪里?不妨从“海陆空”三方面去看一看:

    大海里,2012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港湾清障,从此“不见鱼排塞港湾,只见一片海蓝蓝”,港湾不再肠梗阻,一湾两岸海天一色,五岛一湾风景独好,湛江尽显“海在城中,城在海里”的风姿绰约;

    陆地上,一场“白改黑”改造工程,让市区主干道更加平坦齐整、视线开阔;一项列入民生实事的河渠整治,让臭水变成清流,让投诉黑点变成休闲游玩的公园绿地;一项向扬尘宣战的整治行动,让市区告别沙尘弥漫,处处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一次由市创卫办发起的“卫生死角全民拍”活动,让市民主动参与创卫,让城区的脏乱差无处可藏,让城市的光鲜亮丽得到延伸扩展。

    天空中,因为海上港湾清障和陆地上的大力创卫,空气更加洁净,天空更加湛蓝。PM2.5指数,成了湛江最自豪的成绩单,被“晒”在户外显示屏中。因为空气“领鲜”,在湛江能欣赏到别的城市罕见的天文奇观——雨后的双彩虹,晴天的日晕,市民纷纷拍摄后在网上传播。湛江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这些细节中可见一斑。

    创卫,让湛江树立起全新的城市形象,对这座加速崛起的粤西中心城市的发展意义非同寻常:

    创卫,提高了湛江的城市美誉度。创卫成功,不只让湛江多了一张城市名片,也让湛江成了一处人人向往之地。湛江的空气质量,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到湛江去洗肺”,成了国内大都市白领们的一句流行语。几个月前,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到湛江后,情不自禁在微博中写道“湛江的空气真好,不想回了”,为湛江做了一次免费宣传。而湛江投放到央视的城市广告,用时仅5秒,一句“湛蓝的海、湛蓝的天”,让全国人对湛江这座“天空之城”、海湾绿都更是心向神往。

    创卫,让湛江市民更加自豪、自信、幸福。过去,我们总羡慕其他城市的光鲜亮丽,对湛江的卫生环境颇有微词;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今天的湛江,卫生环境可圈可点,市容市貌宜居宜业;今天的湛江人,在面对外地游客时,都会主动地为这座城市代言:海滨浴场任你游玩,公园绿道随你骑行,港湾景致由你饱览……这种自豪和自信,来自于坚持,来自于实干,来自于湛江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加快崛起、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勇气。

    创卫,展现了湛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空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卫生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把“脸”洗干净了,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生机和希望,才能让人相信,这座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创卫成功,湛江发生的巨变,是执政者“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最好见证,是党委政府办实事、惠民生的绝佳注脚,市民百姓对此无不心悦诚服。“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拔之志”,8年漫漫创卫路,最终能走向成功,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坚韧不拔之志”。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强大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今天能推动创卫打响“五城同创”的头一炮,明天也必定能推动湛江加快发展,实现五年崛起的美好蓝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