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湛江日报》热评栏刊登的《廉江一大怪,茶农喜“虫害”》一文,笔者读罢有些不同看法。
按常理,茶受到虫害,茶农应该是愁眉苦脸的,但为何现在他们却喜笑颜开呢?原因是虽茶减产约三分之一,但价格却提高两三倍,平时无虫害的茶青1斤是七八元,但“虫茶” 1斤一般都有20元左右。这一减一增,“虫茶”实际收入比无虫害的茶实际收入,平均1斤增加了4元左右。此外,还节省了产量少摘茶人工费用和农药与人工喷施等成本。如此一来,茶农有什么理由不笑逐颜开?
相信有人会问,“虫茶”受青睐,看点在哪?从表层来看,看点是“虫茶”,从深层来看,“虫茶”是绿色原生态茶。茶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元素存在中国人的情感中,事实上,随着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一件生活大事,但在饮茶过程中也发现茶叶农药残留,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80%出在农药残留上,茶叶中农药残留不仅可能引起慢性毒性,也会引起急性中毒。
想知道茶的农药残留大小,饮得放心不放心,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测,检测本来应该是检测机关把关的,但也有民众对检测机关的检测结果不太相信,现在通过茶虫这种天然“检测”,民众自然放心得多,因为他们觉得,茶虫吃了茶叶死不了,农药残留对人危害就算有还是不大。因此,民众青睐“虫茶”,“虫茶”自然能卖到高价,甚至天价,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种茶模式也是必然的。
种植“虫茶”与其说是逆转种茶模式,倒不如说种茶模式的回归。过去一段时间,不少茶农为了提高茶的产量,不择手段地对茶喷施各种剧毒的农药,让原生态茶变成毒茶,让民众闻毒茶色变,结果得不偿失,销量和价格不但上不了,相反,下降的也是屡见不鲜,不但严重影响了茶农收入,而且严重了影响到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这实是对不良种茶方式的否定,应该看到,“虫茶”高价出现,实是呼唤和谐原生态种茶模式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