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找销路年赚上百万
港门镇货湖村干部戴日丽告诉记者,过去的传统种植由于分散经营,规模不大,村民种番薯不仅要防止病虫害,还担心市场和销路的问题,有时候种植前期市场还“一片明朗”,到丰收季价格就开始下跌,有时候甚至跌破0.3元/斤,远低于成本价,让不少农民“泪流满面”。现在,有了“泥腿子经纪人”,找到了市场销路,前景可喜。

北坡镇南渡河村何敏既是番薯种植户又是经纪人,拥有13年的种植经验,他深谙农民的难处,种植初期他也曾亏本。为了寻找销路,减少种植户的忧虑,谋求“致富路”,2006年,他开始把精力放在联系买家上,做起了“番薯经纪人”,专门负责为种植户联系买家、卖家。近年,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农民不断扩大种植北运菜及番薯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除农户直接受益外,像何敏这种“番薯经纪人”也跟着“火”了起来。
“今天装了2辆货车的货,一辆来自北京,一辆来自黑龙江,合计销了80吨(番薯)。”何敏说,像他这种“经纪人”,番薯收成旺季,一天可销出110多吨的番薯,全年平均每天可销番薯50多吨,一年可销番薯近2万吨。戴日丽告诉记者,港门、北坡、草潭镇三镇的番薯产业催生了不少“番薯经纪人”,活跃在这带的就有近20个,但像何敏这样大型的“番薯经纪人”则只有四五个,按照目前的收购进度和价格,保守估计像何敏这样的经纪人一年至少可赚200多万元。
除了“番薯经纪人”,这条番薯产业链还催生了“番薯包工头”。5月27日,记者在地里看到收番薯的80多名群众就是草潭镇架罗仔村罗红梅负责召集的。据何敏说,他的番薯经纪事业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红,工头罗红梅功不可没,她随时可以调动200多名捡薯工,能在10多分钟内就调集上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