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接到不少关于广场舞音响扰民的投诉,有读者表示,她家的孩子实在受不了节奏强烈的广场舞音乐,只能天天关着窗户,却又因为天气闷热而透不过气来。还有几天将迎来高考,为此,有市民呼吁各位跳广场舞的大妈——小声点。(6月3日《湛江晚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妈们便自发集中到广场上,伴着节奏强烈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动感十足,活力四射。随着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现代人的生命健康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健身和休闲格外重视。这是一种进步,值得赞赏。应该说,广场舞是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既有益身心,又促进社交,如今在社会上已广为流行,深受大妈们所欢迎和喜爱。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广场舞也不例外。广场舞的弊端就在于容易产生“噪音污染”,其长时间持续的高分贝音量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往往导致矛盾频发。所以,“如何对待和管理广场舞”,已然成为一道社会管理难题,值得全社会去反思和探讨。如今,高考临近,考生非常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能够安心地、放松地、全力地备考;而此时广场舞的噪音显然对考生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情绪形成了严重的干扰。因此,广场舞,理应为高考“让步”,开启“静音模式”,或者暂时停止。
众所周知,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寄托着他们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所以,为高考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广场舞大妈,不妨用“换位思维”去想一想,如果是自家的孩子将要参加高考,那么自己会怎么办。快乐健身,本无可厚非;但是影响到了他人,那么这“快乐”就要“打折扣”。大妈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在起劲舞动之时适当降低声音的分贝,在特殊时期“忍痛割爱”,那么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作为有关部门,要依照法规加强对“嗓音污染”的治理,营造和谐的声音环境。特别是在中高考的特殊时期,要对广场舞进行有效管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广场舞大妈们的思想沟通工作,争取她们的理解和配合;而对于漠视公众感受、依然我行我素的违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广场舞,请为高考“让步”,社会将为之更和谐、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