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时间都去哪儿了?走街串巷忆湛江市区街道往事

2014-06-09 08:34 来源:湛江新闻网整理编辑 作者:吴梦楚

图为改造后的光复路人行道。

    光复路:感受时代变迁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光复路,呈西北走向,西连跃进路,北接中山二路,全长230米,宽18米。

    形成于民国13年(1924),初建时,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曾为法国殖民地)当局起名“巴士基街”,民国34年(1945)10月为纪念广州湾(今湛江)光复回归祖国,民国政府将“巴士基街”改为此名。

    光复路曾经风光过,许多大单位在这里都留下踪迹。如湛江地委第二招待所、湛江人民印刷厂、湛江日报社、湛江市国税局、湛江市总工会等。茂名从湛江分出后单独设市,“二招”成为“茂湛大夏”。人民印刷厂拆迁为市第十九小的扩建让路,现在市十九小的操场就是原来印刷厂机器隆隆响个不停的地方。湛江日报社在这里还有发行部,市税务局的楼房交给属下的赤坎区国税局使用。也有解放前留下的旧商铺,楼层低,铺面小,有的铺面宽度不足4米,印证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新建商场相比,让人在感受时代变化中,找到物证。光复路与中山二路交会处,是著名的南华大酒店——这个见证湛江近代史的知名酒店,尽管铅华褪尽,风光不再,但她的影响和作用,还是让其他建筑难以望其项背。

湛江旅游攻略图片

    南华大酒店

    南华大酒店由陈学谈出资兴建,赤坎建筑商兼设计师梁日新负责建造,1939年建成。南华大酒店前车水马龙楼高4层,曾是粤西最高的现代建筑,呈梯型平面,总面积3466平方米,内有花园,典型南洋热带建筑风格。

  >>轶事趣闻

  1959年,国民经济极度困难,人们饱受饥饿折磨。某日,两个农民步入南华大酒店吃饭。店里规定,顾客只需交上3两粮票,不管吃多少碗饭,每碗只需付几分钱。只见这两位“大乡里”不管三七二十一,叫服务员端上白米饭(每碗只盛1两米饭),淋上酱油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当这两个大食汉一碗接一碗地吃个通饱以后,经服务员验算结果:一位吃了32碗,另一位吃了36碗。此情景令在场的人瞠目结舌,戏称他们“大乡里食饭唔识死!”

45678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双节狂欢 就在霞山
  • 湛江供电局雷霆出击战“桦加沙”  全域复电后火速援阳江
  • 湛江9条主次干道悬挂千面国旗 盛装迎国庆
  • 广州湾大道情侣码头预计国庆假期期间对外开放
  • 霞山交警逆风而行 扶栏清障护民安
  • 环卫工人清理城市垃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