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前,就有人将哥伦比亚、科特迪瓦、日本和希腊四队所在的C组譬作“死亡之组”。果然!别看他们没有D组这般张弓拔弩、针锋相对;可于无声处,他们都曾是一洲之掌门或早就在世界足坛这江湖扬名立万——哥伦比亚队早在1990年由“金毛狮王”领衔,就杀入世界杯16强;科特迪瓦队2006年甫亮相世界杯,就将世界冠军阿根廷拉下了马;日本队是亚洲足坛无容置喙的一哥,于今已五闯世界杯决赛并两度杀入16强;即令是最不起眼的希腊队,也在群雄争霸、世界足球最顶尖的欧洲,一骑绝尘夺过冠军。
然而,正是这势均力敌,C组就没有别的小组一般强弱悬殊、弱肉强食而胜负立判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大热倒灶、顿遭淘汰。前者如法国打洪都拉斯、克罗地亚打喀麦隆;后者如西班牙负于智利、英格兰负于乌拉圭。这些才叫真正的“死亡”。
反观这所谓“死亡之组”中,无论哥伦比亚战科特迪瓦也罢、日本站希腊也罢、包括第一轮的日本战科特迪瓦,都杀得难分难解,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分出胜负。而且,他们更不像其它小组的出线或出局形势明朗——打到小组赛第二轮,别的小组如卫冕冠军呀、澳洲袋鼠呀都已铁定执包裹拜拜了;可C组的日本和希腊,即令前面两战各只得1分,但最后一战倘若都能胜出,也还是有着小组出线之一线生机的。
正于此,C组的最后一轮除哥伦比亚队已积6分稳坐钓鱼台之外;其余三队日本、希腊和科特迪瓦届时鹿死谁手、小组出线的另一个名额花落谁家?还真是要费尽心思、穷尽拼杀才知最后之分晓。后面两仗当属竭尽全力、石破天惊!全球观众有眼福罗!这“死亡之组”,应正名为“难亡之组”——“难忘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