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保伯爱唱陈瑸歌

2014-06-21 17:1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龙鸣

    早晨取来4月份第一张《湛江日报》,翻开,发现有陈光保老人写的雷歌。一组雷歌,直接以“陈瑸”的名字命名,形式质朴甚至有些直白,或者说保伯根本不在乎什么艺术形式,他在歌中一再重复着自己珍视的政治理念。比如,九首雷歌中,“民”字出现13次,篇篇都有,“为民”词组出现五次,“政绩”出现5次,“功劳”出现4次,保伯口传心声,直接表达,明白畅晓。

    九首雷歌,是保伯自己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保伯一生鞠躬尽瘁,全力“为民”,“政绩”煌煌,立下不世大“功劳”。如果说他在任上是在尽一个领导干部的职责,干得是“份内之事”,属情理之中。而让人从心底敬佩的是,他退休后不是休闲荣养,而继续拚搏,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每年筹巨资帮助学子,这就是“分外有功”了。

    老人在雷歌中一再重复,其实是在喃喃述说彪炳自己一生的关键词。保伯歌唱陈瑸,是透过三百年云烟,找到像他一样的,在雷州半岛成长起来的一位贤官,一位知音。他唱道:“公正清廉树榜样”,“执法严明有威望”,“除暴安良伸正义,为国为民大功劳”,这几句歌词,既是陈瑸一生的准确写照,也是他巨大魅力穿越时空,在今天的雷州半岛激起的精彩回响。让人感觉到保伯与陈瑸心灵契合度极高,他哪里是写陈瑸?实则夫子自道。

    雷州陈奇石副市长讲过一桩保伯寻访陈瑸的逸事,可以佐证这种关系,又可见保伯行事风格。谁都知道,保伯肯定会千方百计去台湾看陈瑸的。有一年他去了,一路随团观赏市容风景,品评两岸不同之处。保伯对这些尽管兴趣不大,也非常配合,十分耐心地跟着大家走,大家各美其美,四处照相,保伯宽容,因为他在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精彩时分。他们很快沿着台湾那条大家熟知的旅游线路转了一圈,又回到台北,被告知马上要离岛。保伯问,陈瑸呢?人家告诉他,陈瑸在台南。他不干了,好脾气也没有了,甚至有些“耍赖”,说看不到陈瑸就不走。人们只好租车拉他去台南。(如果故事出入,请陈市长原谅)

    我第一次见保伯时,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有一位徐闻人编了一本书,书名为《雷州三公一伯》。三公,指陈文玉、陈瑸和陈昌齐,一伯就是保伯了。我对老人说:“保伯呵,用不了一百年,在座各位都会被无情的时间洗刷得干干净净,了无痕迹。而您不同,您是注定要进入历史的人。”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人民,被历史记住呢?诗人臧克家对此早已有了经典的回答:“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保伯与陈瑸可以心心相印,隔空对话的情感基础是“为民”,他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这让人想起了熊希龄的比德之物——棉花。

    晚清时期,“湖南神童”熊希龄二十二岁中举,举子们高兴,在府衙吟诗作画。有人画荷花,有人画玫瑰,有人画牡丹,熊希龄笔下却画出一株棉花。大家不免惊异,谁见过棉花入画?当熊希龄在留白处题出“此君一出天下暖”七个字,众人大为赞赏,他这是借棉花言志呵。毛泽东曾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这就是历史的规律。陈瑸先后在福建、湖南当过官,结果“辞闽闽戴,去楚楚思”,百姓给他建生祠,立功德碑、去思碑。如今这些石头造的建筑物也经不起时间的磨洗,早已消失,而陈瑸精神还牢牢地记在人民心间。保伯一生,立下许多功业,仅在晚年还能圆数百雷州学子求学之梦,就让人心里发暖,就会被历史记住。两个人,注定要进入历史,他们的美名比石头还要坚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