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群众海选“最不满意10件事”,29个单位立“军令状”限时办结,办事不力者将被问责。(6月20日《湛江日报》)
政府的工作如何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徐闻县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问需于民”。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向全县群众征集“家丑”——最不满意10件事和最不满意10个“四风”问题,来倒逼有关部门对民众关心的问题、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关、限时突破。为民服务能否做到位,关键要看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关键要看群众是否感到满意。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才能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从这一点上说,徐闻县“问需于民”的做法,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扣准了时代的脉搏。
海选20个“最不满意”,为“问需于民”的执政实践开了个好头,还请有关部门特别是29个立了“军令状”的单位能尽心尽力、慎始慎终,把“问需于民”贯彻始终。
“问需于民”,要有“问题意识”。通过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电话访问和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选出的“最不满意”,涵盖了当地物价高、看病难、办事难等一系列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被矛头直指的有关部门,请勿炜疾忌医,要积极审视自身找准“问题”,深入“问需于民”分析问题。提升群众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首先要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为什么会“最不满意”。听真话、找问题,需要勇气、魄力和胸怀;下基层、接地气,才能察民情、解民困。只有深一度积极找准“问题”,才能把“最不满意”一一击破。
“问需于民”,贵在“解决问题”。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政府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最明显的漏洞。大部分群众海选产生的“最不满意”,说明大部分群众都看到了问题、提出了不满,只有立即想办法弥补,才能避免更大的失误,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29个单位立“军令状”,这不过是一种监督,如果不能坚持“问需于民”,那么问题的解决就会不够彻底,就会不能治本。怎样才算把20个最不满意“办结”?这应该“问需于民”,由群众来定。群众满意了,才能算“办结”。规定时间内是要考察对“最不满意”的治理能否“大见成效”,但要让群众“满意”,还需要有关部门“养成习惯”——把切实为民服务养成一种习惯,把“问需于民”养成一种习惯,把“解决问题”养成一种习惯。短期内把物价降了,把交通理顺,但时间一长故态复萌,这就不能算“办结”,这就不能称“满意”。
“问需于民”,根除“不正之风”。徐闻县海选“最不满意”曝“家丑”,是一次充满勇气的尝试,是一次可供借鉴的实践。更希望有关部门能以此为契机,贯彻“问需于民”的理念根除“不正之风”。政府部门,就应本着“问需于民”的理念,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正之风,让老百姓不用参与“海选”,只需随便到有关部门提意见,就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就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大发展要靠大民生,民生为本,才能彰显发展的美誉度。这20个“最不满意”是老百姓说出的心底话,代表了徐闻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代表了徐闻群众对政府的期盼。希望有关部门珍而重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徐闻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自信、更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