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看起来很枯燥乏味,初学者一开始对帖临写也不知如何下手,乱写一通后毫无成就感,很容易就失去兴趣甚至干脆放弃了。这时候我觉得精练一字就非常必要,一开始肯定也会不得要领,这时候一定要坚持对一个字认真地临写,反复的参透,不着急慢慢练,在某一刻你一定会突然发现,哎,有点感觉,笔意出来了,于是乎那些“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的词语你就理解了,就不再抽象了,而是切切实实的客观存在,它变得灵活灵现了。再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你或许可以开始跟书家对上话了,油然生出一番莫名其妙的感情来。字如其人,字是对人的精神内涵的集中表达,是可以包涵一个人的人格烙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习字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表面上是喜欢谁的字,其实你是喜欢他的性格,喜欢他的涵养,喜欢他更深层次的东西。练字其实也是读史,更是读人性,以期法古今完人,养天地正气,我们会从中得到锤炼,得到升华,从而达到精神的愉悦,胸怀的豁达和内心的平静。
比如《九成宫醴泉铭》,它是书法大家欧阳询代表作,成书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此作楷法精妙,险劲而不失婉润,于平正中见险绝,明人赵崡在《石墨镌华》中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时的欧阳询已经76岁高龄,历数朝,亲人俱丧、寄人篱下、屈为幕僚的颠沛经历在其晚年得以沉淀,全部融入到了这部经世之作当中。欧书结构讲求“平中寓险,险中求稳”,看似工整实则充满了险绝的意味,但所有的欹侧险峻皆有规矩,险而不怪,瘦劲而秀雅。平与险、方与圆本身互为矛盾,却在欧阳询笔下得以完美结合。这些结构处理就像是欧阳询生平经历的投影,出身于武将世家,父辈性格骁勇,敢于冒险挑战,作为将门之后,欧阳询本身也流淌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刚毅与勇猛,但他又有很好的文化涵养,一生历任文职。欧阳询内心是矛盾的,一生颠沛,13岁经历家庭惨变,亲人俱丧,尝尽“叛将”之后的屈辱与辛酸,又饱经战乱,先后于陈、隋、东夏、唐四朝为官,也正因此更加渴望平定的生活状态,他的一生始终在动荡与不安中求稳定、在变数和惊险中求生存。尽管我们很难从宏观上发现其字势的欹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欧阳询隐忍含蓄、处乱不惊的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却避露锋芒,将这种了然于胸、随机应变的超高水准在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体现了他超高水准的笔墨调控能力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也成就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更突出了其人格魅力。
当把这些真正融入了书法的练习当中,我们的练习就不再是单调的,机械的,而是充满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它可以激励我们排除万难锐不可当。事实上,任何一名书家前贤,他们学识渊博包罗万象,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海,所以我们不敢骄傲始终谦虚。他们或许命途多舛却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激励我们不言放弃不言失败。我们还能发现,任何一种学科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融会贯通的,都是立体的,书法也不例外,学习书法不可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甚至政治因素。这样一来哲学就出来,唯物史观就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因此得到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和问题的视角变广了,钻牛角尖的机会就少了,胸怀可能就更加豁达,处理问题就更加从容,与人相处就更加和睦,这都需要智慧,需要长期的学习,沉淀和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