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给公务员加薪一事有如在沸腾的油锅中加水,沸腾不休。2014年两会上,公务员该不该上涨工资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引发委员代表和社会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提出的“解决基层公务员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以腾飞之势引来纷纭众说。一方面“行外”网民对公务员人员的各种抨击吐糟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叫苦叫累叫穷如雨后春笋劲长不息。在一片谩骂呐喊和高调叫屈的搏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毛泽东有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个人于去年成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公务员,置身此行业之中,一切皆亲眼所见亲身历之,相信对基层公务员的生存境况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被分到的镇在整个县中已经算是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大镇。抱着满满的憧憬和热情来到镇政府之后,被重重打击了一番。初看镇,那已有好几十年历史的楼房毫不含糊地刻着岁月的印痕——陈旧不堪,墙面上甚至依稀长出了苔藓。而政府大院里职工干部所住的瓦房,几乎都已被划入了危房行列。据说一到刮风下雨,镇干部总要拿着瓢盆盛水。更有干部在睡觉时,被屋顶上掉下来的瓦片砸中。我的办公室设在二楼。整个二楼男女共用一个厕所,且蹲便器已经凹陷破损了一大块,上面结满了绿苔。第一天上班时我都不敢喝水,因为怕要上厕所。
闺蜜来看我时有感而发:“我突然觉得,留在这里工作比辞职到外面闯荡更需要勇气。”而我只能苦笑。闺蜜跟我在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个专业以相同的学业成绩毕业,毕业至今,每月轻松拿着五六千块钱的工资,蹭着出差的机会各种观光,住着单位里的豪华宿舍,仍在试用期的她年末还拿着公司的上万元年终奖励,日子过得好不逍遥。而每月所有收入加起来只有两千多的我,只有暗暗羡慕的份。
或许,你会觉得,我的福利体现在工作轻松上,事实却刚好相反。自当公务员以来,朝九晚五只是个传说。常常加班无数,工作日的晚上及周末趴在办公室累死累活地加班是工作常态。上有领导的严格要求,下有群众的维权走访。每每夜里躺在床上,都会因梦到工作的事情突然惊醒。而我们的加班,完全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或别的补贴。传说中的过年福利、十三个月工资、年终奖励、灰色收入等等通通仅止于传说。这便是我亲身所受的公务员待遇。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工作量还是很对得起这个可怜巴巴的工资的。
面对以上,也有不少人质疑。甚至我的朋友都跑出来冷嘲热讽:“既然你们公务员过得这么悲催,为什么辞职率在众行业中还是最低?既然待遇如此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削破脑尖去考?”我也很想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一下为什么年年都有这么多人跑来抢这个不属“金”的饭碗。
综合个人的关注获取的信息和精心调研,首先分析一下为何公务员考者众:
一、总有那么多人爱跟风逐大流,以为多人抢的就是好东西。故而一哄而上,想要在这个“金牙塔”中分得一杯羹。
二、公务员体系也似围墙,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其实这种表现,究根溯源,是对公务员情况的不清楚不了解,盲目听从社会舆论:在公务员种种说不尽的好之渲染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考公大队。
三、在公务员报考如此热门的状况之下,不乏有将考公成功当做巨大荣耀的人。这类人认为考上本身便是对自身智商的一个高度认定,是自身能力的一个充分展示,是一种值得显耀的资本。于是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选择放手一搏。
四、就业难使公务员考试成为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出口,相对于其他企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相对而言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任何符合条件的毕业大学生都可以参加这个竞争,获得就业舞台的一席之地。
五、人各有志。有些人贪恋权力或有着宏伟的政治蓝图,而考上公务员是迈上权力或达成目标的第一步。
六、有些地方小而偏,经济相对落后,没有对应的企业来供当地的大学生就业,而部分毕业大学生或有养老需要,或有顺从另一半进行工作调整需要,只能选择在当地就业。相较于回家种地或到餐店刷盘子,当公务员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七、公务员本身具有的稳定性特征,仍是大多数人的不懈追求。
而作为看破了公务员体制里的红尘的大多数公务员为何不辞职?个人仅以浅见简易析之:
一、人的天性便是贪图安逸,随遇而安。公务员工资虽低,在八大规定的限制下,原有的许多福利待遇也变得薄弱,但是对许多安逸惯了的人而言,其稳定的特性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放弃,则意味着将这种固有的安定完全打破,这足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要再抽身而退,势必要放弃原有的资源、原有的工作环境、原先固有的一切。这无论是对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而言,都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二、放弃后,还要考虑重新选择。相较于选择,重新选择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已经完全适应了体制内工作生活的公务员,在完全脱离了原有资源后,还能出来干些什么?在舍弃了前数十年的竞争资本后,在一个新领域里该如何开始?抱着一定岁数而零起点的应聘者,有哪个企业愿意接收?面对这种将完全处于竞争劣势的前景预测,谁敢辞职?
三、有专家表明:“养老金的双轨制甚有制约公务员流动的嫌疑。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旭涛说,公务员的养老金由财政支出,辞职以后不能“跟人走”。这意味着,一旦辞职,公务员所放弃的是多年来养老金的积累,这也让不少体制内的人对辞职下海望而却步。”大多数老公务员在年轻时就已经奔着丰厚的养老金而去,然后在机关单位里干了几十年,积攒了养老金,而今骤然让他放弃,不就相当于几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吗?谁舍得?
四、公务员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工作清闲等社会舆论的导向使许多公务员的辞职更加艰难。贸然辞职,或许会遭到社会人士的不解和鄙夷,也得不到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这种不被理解的辞职,更成了大部分年轻公务员辞职的阻力。
五、对我个人而言,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从事工作一年来,虽然苦累无数,但我在小有抱怨的同时又很满足自己的工作现状。我喜欢这种有压力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滋生我的成就感,环境的艰苦磨练我的心志,而我也适应了与这个圈子里的人相处,同时喜欢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对象。所以,我有劲儿继续干下去。而我的身边,有许多跟我有着同样想法的年轻公务员。
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社会本来就需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诚然,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的定位,本身就规定了其应当受到人民更多的监督和接受更高的要求挑战。但是,公务员亦不是圣贤,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有权利向单位提出加薪的申请,而公务员要求基本的加薪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却要受到严重的舆论攻击。这公平吗?
我们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我们同样地恨那些搜刮民脂民膏却不曾为民谋路的腐败分子,但是反观社会,对公务员加薪提案的各种吐糟,似乎将给公务员加薪当成了给贪官加薪,直接将对贪官的怨恨嫁接到了所有公务员的身上。难道,公务员是贪官的后续储备力量?公务员是贪官的儿子?民众将对贪官的敌视延续到所有的公务员群体上无异于古代在诛杀一个罪犯时一并诛杀他的妻儿父母的作为。而无疑,这是文明的现代社会而不是那个会因一人犯罪而诛连九族的野蛮封建王朝。
众网民在表达意见反映诉求的时候应该有雪亮的眼睛看清事实以及清醒的头脑分析问题,贪官不等同于公务员。贪官拥有的权力,所为的贪腐之事是很多普通公务员所望尘莫及的。普通公务员也只是相当于普通行业里的一个小职员,为了生活需要,奔波于工作之中,经历着各种起落沉浮以及别的行业里没有的苦与乐,优与劣。
退一万步说,即使公务员真的是福利待遇奇高,公众又如何该眼红?现有的公务员也是和所有民众一样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凭借自身具备的相应能力脱颖而出的,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才都是由这么一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帅选出来的。你既然竞争不过,不能进入这个体制,又何必抱着吃不到葡萄就要砍了葡萄树的心态来一味批驳?
网络上有很形象的话语来点破公务员加薪受阻之事:“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不公平,而是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所以,我们又不难理解为什么公务员加薪在网民投票中,反对居了主流。这是因为,公务员群体毕竟只是广大网民中的一小部分,如何抵得过众“行外人”的反对呼声?如果仅以声音的大小来区分民不民主,那么这样的民主也是盲目的、不健全的。
个人认为,真正的民主决策应该立足于实际,在广大的事实调研基础、客观辩证的数据分析、理性的认知及综合社会各方面因素考虑下作出的决策。
作为一个理性的公民,我想不应该一味质疑抨击公务员这个群体,而应当努力监督剔除这个群体中的害群之马。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展开一方面必须坚决继续反贪腐、刹“四风”、深化改革,下决心消除不公;另一方面也应参照社会发展水平,对基层公务员的生活予以合理的保障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