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时扬眉剑出鞘,小梅老罗领风骚。只叹加尔不出新,春兰秋荷一梦遥。
列位看官,橙衣壮别雄鹰展翅,动魄惊心又是黎明。还记得加时的第115分钟吗,马克西•罗德里格斯挑传,帕拉西奥12码处头球攻门,眼看就要绝杀,球神奇地被荷兰门将被西勒森摘下。那一刻,三耳的第六感觉是:这回点球大赛荷兰危险。因为绝处逢生的好处不可能让你自己占全。而且,三个换人指标用完,范加尔也无法重复换门神的故伎。
但是,有技术含量的球迷应该承认,今天的半决赛无疑是一场经典的防守大战,经典到了具有教科书的意义。相形之下,昨天德国打巴西的7比1的“虚假繁荣”实在具有太多的娱乐元素而没有多少研究价值。
看到加时的下半场,笔者突然记起四个字:“机器战争”。严谨、理智、有条不紊。双方的防守几乎不必与“反击”二字结合起来,就是铁桶阵,就是密集化,就是紧贴身——梅西的女朋友也绝不会像荷兰后卫那样对这个一米六九的小个子耳鬓厮磨、照顾的无微不至。
然而,“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到了80分钟以后直至补时阶段,双方反应之机敏、跑动之积极,超乎寻常地孤注一掷:谁也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点球大战,谁都想品味一把“绝杀”的味道。平均年龄更大的荷兰人毫不示弱,居然第91分钟险些绝杀,斯内德脚后跟妙传出神入化,罗本突破至小禁区边缘的射门确实具有大师的水准。可惜今天的上帝姓罗梅罗。
点球大战之第3轮,斯内德射出的球又被罗梅罗扑出,大势已去。三耳脑海里浮现出2010年国米2比0胜拜仁夺45年来首次欧冠的场景,那时的斯内德风华正茂,年华那朋友啊!
不过,从双方赛前为刚刚去世的足坛名宿迪斯蒂法诺默哀,到比赛结束罗本向球迷鼓掌致谢。我们对两支球队充满了敬意——这是一场完美的半决赛,比分有胜负而球队无输家。
敬畏潘帕斯的雄鹰,在越来越强调战术功利化的足坛,依然能风格的保持优雅,依旧坚持短传渗透,带给我们有精彩的技术配合的比赛。重复一句高尔基的《鹰之歌》吧:“勇敢的鹰……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动的模范,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