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来绿油油的坡稻田上,已铺上一层金色的“希望”。通讯员张再漾 摄
苏来在查看稻苗的长势。通讯员陈文开 摄
湛江新闻网讯:徐闻一农民把坡地变“良田”,成功引种水稻,有望改良土壤板结硬化症状 6日,笔者在徐闻县锦和镇那板村附近宽阔的坡地上,看到一大片已变为金灿灿的稻田,恢宏壮观。一些路过的群众赞叹道:“现在还有人种这么大面积的坡稻,又种得这么好,可不简单。”
这不是科研机构的试验地,而是那板村村民苏来丰收在望的坡稻田。今年50出头的苏来说,之所以种植坡稻完全是一种尝试。近年来,由于他一直沿用种完香蕉就种菠萝的单一形式,以致土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土壤板结硬化现象,日益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今年,在锦和镇农技站的大力帮助下,他决定利用自家拥有滴灌设施的24亩坡地全部种植水稻,试图改良土壤板结硬化现象。
农历3月底,苏来从茂名市购回2000斤优博优161水稻种,按照镇农技站设计的方案实施种植。苏来说,博优161是水稻种,将水稻种引种到坡地上,之前在当地没人试过,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予以应对。稻种播下后,苏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几乎每天都到稻田里细心照看,对稻种的发芽、长势、除草、病害、供水以及抽穗等情况都认真了解,并针对出现的枯叶病、鼠虫害、供水不足等问题一一解决,为此付出了更大的生产成本:抽水费用加大、工作时间变长,更耗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约100天来的努力,24亩稻苗终于顺利长成,结出了一颗颗优质的稻米。苏来说,稻谷估计在农历7月初即可收获,预计亩产800斤,总产量约20000斤,按照时下的价格还是有一定的赚头。苏来还说,很多群众对他的坡稻很感兴趣,都跟他预订一二千斤不等数量的稻谷。一位酿酒的老板甚至打算全买单,他说,坡稻米是酿好酒的最佳原材料。
锦和镇农技站站长苏顿介绍,农民苏来敢于将坡地变“稻田”很有意义,一是为丰富群众的种植方式提供更多探索,二是达到了有效缓解土壤板结硬化症状的目的。徐闻县农业局种植股股长王振招对此也表示,苏来把坡地暂时变为“水田”,应是改良当前农村存在的土壤板结硬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将水稻成功种植到坡地上,是一种令人鼓舞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