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冷热两重天
龙眼是岭南佳果,在市场上也曾是“高价果”,如今低贱得在路边摆卖;黄皮是地道的“本土货”,在农村曾是低贱得“不入眼”,现在市场上却大行其道。这种贵贱易位说明了什么?农民应如何在这种变化中种出自己的“效益”?
摆在十年前,各地的黄皮是几毛钱1斤,龙眼是10多元1斤,湛江气候对两种水果种植都十分适宜,甚至在粤西、海南、广西等地也广泛种植。龙眼的“贵族”身份让各地一哄而上,导致饱和,早市的贵卖,后市的贱抛,已多年如此。而黄皮果近几年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价格从每斤2元到4元不等,甚至发展到现在的10元1斤,还供不应求。
为什么会这样?河唇镇党委委员钟如龙说,除了龙眼产量相比黄皮小外,主要是品种改良问题。龙眼种了几十年都是一个样,同广西、海南同一品种,丰收年大家一拥而上,低价是必然。而本地的黄皮10年前开始引进硕大清甜的鸡心、无核等优良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走在海南、广西等地前面,优质黄皮行销全国各地,在广州、深圳等地卖到10多元1斤,真正做到了人有我优,所以近几年种黄皮的果农“赚到笑”。另外,龙眼产量大,加工业却几乎没有,而黄皮加工在邻近的阳江市相当发达,本地市场消化不了的被收购到阳江,所以黄皮价格日趋上扬和稳定。
如何走出“丰收伤农”困境
纵观我市各类水果,让农民大赚其钱的主要是菠萝、大青枣、芒果、黄皮、红橙等,而荔枝、龙眼等“日趋没落”。菠萝种植户能赚到笑,原因在于“独步天下”,除了海南、广西的几万亩,全国能种菠萝的地方很少,占全国大部分的30多万亩菠萝集中在雷州半岛南部,能打出湛江菠萝的“价格指数”。而雷州的大青枣、芒果能卖得好,原因在于此处能种出别人没有的品质。
廉江是水果种植大市,荔枝、龙眼、杨桃、黄皮、红橙等一年四季接连“粉墨登场”,但几十万亩水果除了黄皮、红橙效益相对明显外,种植其他水果的果农都是在价格一波三折中“战战兢兢”,整体效益不理想,部分人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廉江年产近百万吨的水果,竟没有一家加工厂。”一些果农把“卖果难”归咎于廉江市水果加工能力低下,一到丰收年景就“果贱伤农”,所有没了信心。
对此,廉江市农业局黄木忠局长说,除了加工业落后外,品种改良滞后,品牌带动能力弱也是问题所在。为了提高果农收入,廉江市政府除了补贴红橙等水果种植外,还积极进行科技指导,努力打造品牌,引进鸡心黄皮等优良水果品种,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化解一哄而上的弊病。另外,市政府正在引进几个水果加工项目,努力解决水果积压现象。总体上廉江水果产业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部门千万百计让廉江四季水果畅销全国,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