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发现,一些被称为“作业神器”的手机软件在孩子间走红。“作业帮”、“作业互助组”、“作业帮帮忙”等一系列具有解题功能的手机软件,成为许多在读中小学生智能手机上的“必备之物”。 拿起手机拍下作业截图,发布到网络中,短短几分钟,便会有“老师”、“学霸”给你答案,帮你完成作业,解题最快速度甚至可以达到“秒答”。(7月17日《湛江日报》)
读罢这则消息,我陷入了深思之中。应该说,对假期作业,教师和家长不应只从结果上关注作业是否完成,分数是否理想等,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成作业的意义,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很明显,向“作业神器”要答案,应付假期作业,也是造假行为。毋容置疑,当这种造假行为泛滥时,容易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诚信观念淡薄,甚至在其成人后导致诚信危机。可是,仔细想想,向“作业神器”要答案,能全怪学生吗?
我知道,不少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一视同仁”的。对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却布置同样难度的作业。遗憾的是,其中 一些作业,成绩好的学生要完成尚且困难重重,却苛求后进生也要完成。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一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除了找“作业神器”,找其他“歪主意”外,恐怕难有更好的办法完成作业了。我想,布置假期作业,能否做到“个体化”呢?在我看来,布置假期作业,要多点“技术含量”,不能忘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妨撇开传统题海战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给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成绩不太理想的后进生,容易从作业中尝到趣味和成就感,从而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