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23日是传统节气中的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热时期的到来。湛江气温持续走高,23日市区录得最高气温34℃。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市气象台消息,高温天气将在本周内持续。(7月24日《湛江日报》
高温持续,酷热难耐。当我们在室内的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感受清凉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些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生活的特殊群体?例如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坚持在路面工作,换来了我市创卫的喜人成果,换来我们港城的洁净和优美,换来了我们天天好心情。环卫工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关爱的一个群体。笔者以为,给环卫工人予“高温关怀”,除了要不折不扣按时发放高温津贴外,还要给环卫工人多些帮助。前不久,《湛江日报》曾报道说,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开发区营业厅“爱心休息点”, 给在高温下作业的环卫工人提供了座椅、开水和冷气。无疑,这也是给环卫工人的一种“高温关怀”。 笔者盼望,这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能越来越多,能持之以恒,让环卫工人始终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贴心关爱,更好地激发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为城市环卫事业多作贡献。又例如农民。“高温关怀”仅是农民从电视里听来的一个词语罢了。很少听闻有人去讨论如何给农民“降温”的问题。事实上,农民就常常在高温下继续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不是吗?烈日炙烤下,他们还在田野里劳作,他们的防晒工具简单,而且常常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以致常常不幸中暑;而在家里休息的农民,降温的工具往往就只有风扇,可是农村又常常断电;农村青少年为避暑,总爱到一些江、河、水库去“野泳”,这样来,又容易导致溺亡事件令人握腕痛惜。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应给予农民高温下的防护进行指导,提醒他们下田作业时要考虑高温因素,同时,应该及时保障农村的用电需求,让农民能很好地“降温”,还应该组织卫生部门及时向农民们讲解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引导他们告别“野泳”, 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当然,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生活的特殊群体还有不少。总之,给他们予“高温关怀”,既要落实好政策,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又要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给他们提拱细致的人性化服务、科学的指引和温馨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