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原来过度超出市场需求的餐饮业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淘汰搏弈。优者存、劣者亡,这是必然的结果。为了生存,为了走出困局,餐饮业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天下无免费的午餐,无论如何竟争和博弈,商家绝对不会做亏本生意,也不会长期“学雷锋”。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推出的各种优惠嗜头,一般都只是玩变通,有的背后纯粹就是设好的圈套,引消费者自投罗网。以下,罗列一些酒楼常见的宰客手法。
特价菜特而不实。为了争客源,许多酒楼饭店都推出所谓的特价菜,误导消费者。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以为特价实惠,素不知许多特价菜往往特而不实,通常的问题就是捆绑消费,即是如果点了特价菜,就要再点上另外几个菜;如果不点足另外几个菜,那特价菜也不能特价了。
价钱先升后折。现在,市区内无论是星级宾馆,还是一般酒楼饭店,午市都增设中午茶,包点一般都以折头吸引顾客,高一些的折头是8.8折,低一些的只有6.8折。其实,这种折头里面也有很大的猫腻,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偷梁换柱,先把食品的单价提高然后再以打折来蒙顾客。
以次充好、减少份量。无论是特价菜,还是例牌菜,消费者稍有疏忽大意,都有可能被“宰”,这里也说几种常见现象。一是货不对板,宣传广告上图片中的菜式与实物相差很大。凡是想做手脚的商家,在宣传广告上必有一句:以实物为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原物,图片中的菜式与实物有相差是正常现象,主要不是相差太远,消费者也不可能追究。但加上了一句“以实物为准”,如果相差悬殊,消费者也只能是无奈。再就是大厅推出的特价菜式的食材、用料质地差,变相来获取过大的经营利润;有些酒楼饭店鱼目混珠,茶市的相当部分糕点是采购超市或厂家的半成品加热而成。
二是短斤少两、变相加价。笔者就遇到类似问题,一个人吃饭点了一个煮九菜加鸭蛋,这款菜例牌原来是4个鸭蛋,后来说物价上涨就改为3个鸭蛋。这倒无所谓,水涨船高嘛!但令人唏嘘的是出品时,3个鸭蛋的份量就上了一只,找来楼面经理问理由,楼面经理说是菜单上标明1位,厨房师傅就给1位的份量。笔者说:不对,每个菜的价钱是按量成本和利润来核定的。如果按人头而定量,哪5位或者6位顾客点这个菜,你厨房该给几个鸭蛋呢?楼面经理无法解释,只好说,打个最低折作补偿啦!
出现3个鸭蛋份量给1个类似的变相加价现象,有的是老板交代这样的,有的则是厨房整体承包给大厨后,是大厨私自偷工减料的伎俩。如此情况,如果是初次帮衬的顾客只能是蒙在鼓里。
至于坑害顾客的种种方式方法还有许多,例如,不设置菜谱点菜,让顾客不知价钱、不明就里;如果知道顾客是请客办事的,就故意推介高价菜式,让请客者当客人面不好意思拒绝。当然,不能一杆子打一船人,一概而论。讲诚信、讲信誉的商家也不少。例如有的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有的薄利多销,实惠益街坊;有的推陈出新,灵活多变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总之,为的是适应市场变化,能够在竟争中不落后,在博弈中求生存。
对于酒楼饭店的种种“优惠陷井”,顾客要保持正常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能贪图小利被误导消费。港城的食客的舌尖是相当敏感的,眼光也独到,哪家好,哪家差,看看大厅满不满座就知道了。还有,点菜必须问清楚每个菜的菜钱,不要不好意思问价,须知道,明明白白消费是杜绝被“宰”的有效防范武器,自己“醒目”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