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狠刹吃喝风的背景下,原本“一位难求”的各大饭馆生意冷清、被迫转型,为人诟病已久的“公款吃喝”现象得以大改观,但也有些单位漠视中央规定,把公款宴请转入地下。走访过程,笔者发现不少基层单位办起了食堂,一时间“户户冒烟、家家飘香”,名为食堂,实为接待所用。部分单位甚至公然违反“基层公务接待宴请不上烟酒”的规定,在“土”字上大做文章,号称桌上烟酒皆为本地产品,系“土特产”,不在禁止范围内。
少数干部认为食堂吃喝一举多得,既是交友联谊的平台,又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果真如此?非也!首先,食堂宴请是公家买单,虽没有山珍海味、名牌烟酒,但日积月累下来的数额相当客观;其次,以单位食堂为平台搞宴请,严重影响干群关系:试想一下,上门办事的群众若见到到食堂里高朋满座,个个酒酣耳热,有何感想?普通员工在前面办公楼加班加点,领导干部却在后面食堂胡吃海喝,又有何感想?第三,当食堂吃喝形成一种新风气,接受宴请成为一种身份象征,公务用餐的性质就从“公”变为“私”了。私心作祟,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逐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食堂吃喝”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中央八项规定要成为官员的“自觉”行为离不开长效的监督机制。笔者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将接受“超标”宴请纳入监督问责之列,接受“超标”接待者减少了,下级单位的超标宴请自然也就少了。食堂吃喝并非小事,要警惕有人以“食堂”的名义,将公款吃喝演变为另一种“私家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