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市首例社区矫正对象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

2014-08-25 21:21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黎劲风 曾昭鹤

湛江新闻网讯:近日,吴川市法院办结两犯罪人被判处缓刑因不服从矫正教管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案。这是湛江市两级法院今年来办结的首例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案,对社区矫正人员起到很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罪犯王永宽,男,1996年9月15日出生,汉族,云南省普洱市人,初中文化,户籍所在地及住所均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田头二社。2013年8月5日,王永宽因犯盗窃罪被吴川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一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矫正期限自2013年8月22日至2016年8月22日。2013年8月12日,吴川市法院向罪犯王永宽户籍所在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司法局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将罪犯王永宽交付该局执行矫正。

罪犯农仕南,男,1974年8月16日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壮族,小学文化,原在吴川市大山江街道岭圩社区欧帝堂经营的海棠碎料厂打工。2010年8月17日,农仕南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吴川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缓刑考验期为2010年8月30日起至2014年8月29日止。2010年9月1日,农仕南交由博铺司法所负责管教,并办理了社区矫正手续。

罪犯王永宽自被判决缓刑后一直以在外地务工为由拒绝到监管机关报到;罪犯农仕南未按规定到指定的监管部门报到和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且给其配发的定位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无法确定其地理位置。为此,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司法局和吴川市司法局于2014年8月份,分别以书面形式向吴川市法院提出司法建议,以相关证据证实罪犯王永宽和罪犯农仕南在缓刑考验期内,拒不服从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无悔罪念头,其行为已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司法局和吴川市司法局建议吴川市法院依法撤销对罪犯王永宽、农仕南的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吴川市法院经审理查明,罪犯王永宽、农仕南接受社区矫正后,不按时或不到执行机关报到,不积极参加司法局或司法所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并关闭为其配发的定位手机,致使执行机关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两罪犯脱离监管已达一年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五款“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区矫正期间,不服从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脱离监管已超过一个月的,依法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规定,吴川市法院依法作出对罪犯王永宽、农仕南撤销缓刑并收监执行原判刑罚的裁定。

记者采访时获悉,作为一种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通过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体现了刑罚理念由报复向矫治的重大变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善治。但据了解,2014年吴川市被判处缓刑社区矫正的罪犯在册人数有347人,重新犯罪的有4人。社区矫正工作量大且又缺乏物质保障及执行力,导致了社区矫正工作刑罚执行的不严肃性。因此,对于那些不服从社区矫正监管的罪犯,矫正社区监管部门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的建议,法院依法作出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的裁定,无疑对“墙外服刑”的社区矫正人员起到很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技能照亮前程”,湛江多措并举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 温厚徐闻人:台风停航,车滞人心暖
  • 雷剧《苏子与罗湖》将公演
  • 童心系国防,共筑中国梦
  • 全民健身潮涌湛江 全运盛事点“靓”港城
  • 双节狂欢 就在霞山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