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市总工会牵头组织职工志愿者、湛江创卫志愿者尤伯分队,联合霞山区创卫办和霞山区城管执法局,在霞山步行街至广百路段对乱丢乱吐小额罚款专项整治行动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宣传,蹲点1小时开出0罚单。(9月13日《湛江日报》)
近日笔者在赤坎立交桥附近,常见一群交警辅警结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电动车驾驶者堵截处罚,尽管交通整治专项行动进行已近8个月,但部分市民依然没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反观12日上午,创卫志愿者在霞山市区繁华路段蹲点1小时开出0罚单,这足以证明我市创卫所取得的成效之显著。而其中所揭示出的一个规律则更具借鉴实践意义——城市管理,应注重“教”与“罚”的结合。
乱丢乱吐和不遵守交通规则,都是在湛江市民中“流行”已久的陋习。如果不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及丢弃废弃物等行为进行罚款,不对乱闯红灯、逆道行驶等乱象进行惩治,市民乱丢乱吐、乱摆乱放、乱闯乱驶等各种不文明行为,随时都会“发病”。因此,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不失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办法。然而,是否重罚之下环境卫生就会好起来,市区交通秩序就会顺起来?1小时开出0罚单的例子足以证明,城市管理的成效不是“罚”出来的,想办法提高市民素质才是城市管理的真正之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不文明行为面前,罚单有时候会显得非常尴尬。罚,是一种强制手段,用不好只会带来惧怕和对抗,无法建立城市管理者的真正威信。据笔者观察,大部分被交警拦下扣车一旁的驾驶者,脸上有的不是惭愧又或是后悔,而是充斥着不甘与愤怒。大部分人拨通手机,是抱怨“倒霉”,是寻找“关系”。迷信罚的权威,不是培养文明公民的最佳途径。在国内某些城市的管理经验表明,如果罚得过度,执法手段过激,市民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反而会让文明行为推进举步维艰。从实际效果看,不文明行为在专项整治期间可能有所收敛,但期限一过就恢复到本来面貌。
规范市民行为,应该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手,将“罚”与“教”相结合。这其中做到最好的,就是我市创卫,特别是三年冲刺时期的创卫工作。正如市总工会负责人所说,“罚款不是目的,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市民个人素质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巩固创卫成果。”创卫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与宣传,必须与“罚”同步进行并坚持始终,才能让管理的效果最优化。我市决定把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的期限延续至年底,并不是要进一步扩大“罚”的力度,而是给相关部门足够时间,去学习创卫的经验,在“教”上再下工夫。创卫能在市区繁华路段蹲点1小时开出0罚单,为什么交通整治就不可以呢?难道湛江人能改得了乱丢乱吐,就改不了开车不戴头盔,非得逆道行驶?请思考,请观察,请把“教”与“罚”相结合,不要忽视我市来之不易的创卫成功经验,认认真真地在提升市民素质上动脑筋、下工夫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