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遂溪县10局长以“如何强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廉洁从政;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政务公开,推动项目顺利投资建设,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为重点内容开展了“述责述德述廉”“三考”考评,优称率均达90%以上,特别是环保、教育等3个局长以优称率高达98.36%的好成绩并列第一。(9月22日《湛江日报》)
俗话说,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称。其实这是一杆“公称”,只有运用这杆“公称”应用到局长考评中去,才能“称”得清清楚楚,才能“称”出好与坏来。
可能有人说,遂溪县10局长直面接受由该县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纪委委员组成的61人评议团考评,就是实实在在地运用了“公称”,理应值得一赞。
可也有民众质疑,认为用官员当“公称”,并不是真正的“公称”,充其量只是“半公称”,要想准确“称”准局长,就要敢于用全部是群众,最起码以群众为主,官员为辅这杆“公称”。
眼下,不少地方的考评结果得不到民众的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敢去碰群众那杆“公称”,只是用了官员这杆“私称”,虽然有的地方即使用了群众这杆“公称”,亦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结果越评越好,但同老百姓认可越来越远,机关和干部形象在民众心中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干群关系难于融合。
无论如何,笔者觉得,遂溪县此举虽然不是很完善,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其为今后敢于用群众这杆“公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理应值得肯定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