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市体育局获悉,政府决定在寸金公园、海滨公园等多个公园,建设包括标准灯光篮球场在内的一批体育运动设施,年底建成,免费向民众开放。
如此利好举措令人万分欣喜,但也有街坊议论,政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对民生抓得紧,不过此类服务,选点布局,与民众互动不多,跟不上城市人口分布变化新趋势,必然让民生工程滞后于需求发展,依然在老路上徘徊。所以,要着力政民有效互动,尽快推动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把握民众需求变化。老城区过于饱和,新区域不断扩大,年轻一代向外走,住新房、求时尚,势必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需求。而诸多新型小区,由于地皮紧张,运动场所奇缺,居民需求难满足,矛盾日益凸显。有关部门,要深入社区,广泛听取意见,不能想当然,简单把场所建在老城区的偏僻角落,要多投放到小区聚集、需求旺盛地带。
统筹多种资源投入。单纯的政府投入,无论现有的,还是将建设的,都难以满足民众广泛的运动需求,要动员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机关,开放运动场所,要用活现有公共运动场所,还要严格小区建设规范,配套建设一批体育运动场所,坚持多渠道发展,运动资源才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实现广覆盖,逐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
及时补足建设短板。满足民众的体育运动需求,要在广泛统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去掉短板。因为城市地皮不断升值,场所问题日益成为短板,需要政府着力解决。关键是依据人口分布和需求趋向,坚持资源共享,把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场所建设作为重点,统筹单位、机关、院校和公共场所的开放利用,才能消除场所奇缺的短板。
打造体育运动品牌。民众体育运动需求增长,需要满足,更需要引领,才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要结合举办省运会,结合打造外向型经济和打造国际化都市,突出文化建设,打造体育运动品牌。在场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上,逐步组织各种级别的赛事活动,调动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的体育运动积极性,打响地区的体育运动品牌。
总之,只有坚持政民互动,把握民众需求变化趋势、统筹多种资源投入、及时补足建设短板、打造体育运动品牌,才能让政府服务及时转型,发挥强大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