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半岛科技集团的厂房里,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自主研发的大型机器人。刘冀城 摄
一个初中毕业生,带领科研团队自主研发“高大上”的机器人,敢与洋品比试!乍一听,像天方夜谭。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市场,都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如今,这种现象有望被打破,湛江奇才彭德权带领广东半岛科技集团科研团队对机器人生产进行攻关,研发出可实现焊接、包装、搬运等多功能的机器人,并进入调试阶段,计划明年全面推向市场。
洋货垄断市场
“一个提起重量为100公斤,臂长为3.2米的洋品牌机器人,在中国售价高达62万人民币。”彭德权介绍说。他一直从事水产、包装机械生产,
为提高自动化程度,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工业机器人,但机器人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定价也高得令人咂舌,远超生产成本。
为此,在两年前,彭德权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自己生产机器人,打破欧美国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于是,仅初中学历的彭德权,开始漫长的市场调查,并前往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随着人工成本的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厂家,希望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这就催生了庞大的机器人市场。”彭德权调查发现,应用于焊接等领域的多关节机器人,几乎被外资所垄断;国产机器人主要以三轴、四轴为主,仍然处于粗放状态,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生产,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去年6月,彭德权下定决心,我造机器人!要打破垄断,填补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