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男子以“祈福”之名,给廖女士设下一个连环套,卡在廖女士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被调包,随后,取走了廖女士辛苦积攒下来的68500元。近日,麻章区人民法院向本报披露了这样一个“偷龙转凤”调换银行卡团伙案案情。法官详细剖析了他们的作案手法,希望能给市民提个醒。(10月16日《湛江日报》)
细细阅读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如果不是法官“现身说法”,这种“老土”的骗局实在难以令人相信;可偏偏这就是事实,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看后不得不让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总而言之,这告诉我们,时时处处留个心眼总没错,免得上当受骗。
廖女士过于轻信别人,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深入理解,没能从根本上认清事物本质,甚至对事物存在肤浅的认识,对诈骗手段没有防备,因而才会造成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这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快提高自身防骗免疫力,及时给自己注上“防骗剂”,从已经发生的诈骗案件中吸取教训,提高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深层认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许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市民自身识别诈骗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整个社会也应该为减少甚至杜绝类似情况出现而努力。一方面,对民众的防骗宣传教育也需要加强。虽然社会上有不少“现成”的学习“教材”:典型的诈骗案件,但是仅靠民众自身自觉学习尚不够,可以通过一些宣讲会、社区互动活动、亲子活动等载体和平台,宣传防诈骗知识,扩大民众对诈骗案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民众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执法部门也应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加大执法力度,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坚决打击各类诈骗行为,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能钻空子的机会,进一步净化社会空气,共建平安湛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