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近年来根据省、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部署,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模式,破解“垃圾围村”困局。

近日,吴川黄坡镇下水港村的保洁员将每一户门前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车上统一运走处理。 本报记者 吴智恒 摄
“垃圾围村”的窘况
“以前,村里的垃圾堆得满地都是,污水从门前屋后流过,蚊子、苍蝇滋生聚集。镇里没有垃圾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有时堆得像小山一样。”吴川市黄坡镇达上村村民小组长黄启汉说,有时垃圾过多,只能拉到附近的滩涂、河渠的空地上,积累到一定程度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在当时的镇、村,垃圾成堆的景象并不少见。
黄坡镇下水港村在多年前就提出垃圾收集的环保理念,非常注重全村的环境卫生。“村里一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到故乡,大力支持村里建设,看到垃圾遍地的情况,提出要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该村村民小组长姚志强说,目前,该村在外出经商人士的支持下,家家户户都配备了垃圾桶,由村里定时将垃圾清运。
“由于当时对乡镇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村里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垃圾进行处理,只能将其运到附近的山头、空地上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实在比较多就运出去让专门的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姚志强说,而无论是焚烧、填埋或者就地堆放的方式,对当地的卫生环境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