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拥有7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要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只抓城市监管,疏忽农村设防。笔者认为,农村市场的特殊性,使它们更容易成为劣质食品的重灾区。一方面,农民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消费水平较低,价高与价低之间,农民倾向选择价低。另一方面,农民群体文化水平较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防范技能。因此,不法商家有了向农民从容兜售劣质食品的大好平台。
实践中,农村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工商、质检等部门只有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才能避免广大农民遭受问题食品的侵害,还广大农民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如何才能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呢?笔者认为,工商、质检等部门应下决心进行改革:一是增加监督环节,着力促进食品监管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机结合,规范食品生产、批发、零售等领域的经营;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物价部门在保持厂家利润的同时,尽量压低食品价格,让农民群众买得起安全、低价的食品;三是设立激励机制,在场地租赁、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尽量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培植一批注重质量、恪守商誉的正规厂家,使专门制售劣质食品的不法商家在农村“寸步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