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父亲为救子当“人肉沙包” 称路人无一挥拳

2014-11-30 10:27 来源:天府早报 作者:颜雪

  回应质疑 这是万不得已之举

  为了回应人们的质疑,夏军专门到医院开具了证明,这份由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出具证明书中写着:夏军儿子夏宇皓在本院血液科诊治,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高危),处理或建议:目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计总治疗时间3年,所需费用约100万元。

  夏军说,在接到的电话中,也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质疑,他表示:“这样的质疑是没有意义的,我希望帮助我的人了解清楚,再来帮助我。”

  如果捐款超过100万元会怎么办?“应该不会超过100万元吧,我觉得。”夏军没想过那么远,“首先可能还是会考虑我的孩子,如果有多余的肯定也会捐出去。”

  “我也是年轻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首先要有人看到你,才会有人帮助你。”夏军说。

  早报对话

  “没有任何一个人打过我”

  记者:“人肉沙包”是从哪里来的想法?

  夏军:真的是自己想的,以前隐约就觉得万不得已可以这样做,到了北京才有这想法的。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打你一拳要10元,筹集100万需要10万次拳头。

  夏军:挨10万次拳头我倒都倒下了,我是希望引起关注,让更多人看到我,感动他们。不是说希望通过这个方式伤害到自己。

  记者:现实中有没有挨打?

  夏军:绝对没有,有些可能会碰碰我给我打气,但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打过我。

  记者:当初决定当“人肉沙包”时,家里人是什么态度?

  夏军:他们不支持我,担心我真的被打,我就说如果第一天被打,那我就不再去了。除了跟着一起来北京的我老婆和丈母娘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事。

  记者:是太远来不及说,还是你自己不愿说?

  夏军:我主动隐瞒了,他们知道了也帮不上什么。

  记者:会不会担心有人质疑你?

  夏军:我也是年轻人,没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首先要有人看到你,才会有人帮助你。

  记者:需要对孩子进行化名吗?

  夏军:不需要,我希望他长大后,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活下来的。

  ■说法

  医生:

  博眼球求助风气不该助长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白血病患者救助这块,首先是国家医疗政策,其次是基金会,最后才是个人公众捐款。在实际治疗中,前两个板块的救助远远超过个人公众捐款。”周晨燕透露。

  据了解,华西附二院从2012年起专门成立了“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晨燕爱心救助账户”,用于正规管理各种慈善捐助,截至今年10月,累计609名孩子(人次)申请到救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儿童白血病。

  目前,慈善会救助基金都是与医院方直接对接,“如果患者家属实在不相信医生,可以申请独立第三方监管。我们不建议把钱直接给患者家属,因为出现过家属拿钱离开,而患儿没有得到救助的情况。”周晨燕表示。

  现在博眼球求助屡屡出现,周晨燕表示:“从医生的角度看,博眼球求助的风气不应该助长。”

  ■天府早报记者颜雪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