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戏迷冒雨撑伞看大戏

2014-12-07 11:5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林明聪 龙志松

吴川戏迷冒雨看大戏。记者 林明聪 摄

    “粤剧之乡”吴川戏迷多,为了让群众看大戏,每年得花5000万元——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了解到的信息。据介绍,吴川1529条自然村中,全年有近七成村庄组织演出,场次达5000场,戏金5000多万元,观众达800万人次,成为“两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和“主战场”。单是在第三届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期间,吴川城乡就与60个文艺团体订戏1300多场,戏金达2400多万元。

    连日来,虽然天气变冷、细雨霏霏,但仍然抵挡不住戏迷高涨的热情。记者在第三届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当晚看到,众多戏迷撑着雨伞在冒雨看戏,特别是20对文武生花旦同台联袂演出时,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一些戏迷甚至在散场后还久久不愿离开。据悉,此届粤剧节为期6天,有60多个团体参加,包括多位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在内的百名粤剧团文武生花旦及海外名伶,齐聚吴川献艺。

    据吴川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吴川粤剧文化艺术群众基础雄厚,城乡年例期长,每逢喜庆佳期,请粤剧唱大戏成为最常见最隆重的节目,“村村做大戏,处处锣鼓响”是“粤剧之乡”的最好写照。他表示,吴川作为“演出特区”有四大特点:一是演出点特别多;二是演出范围特别广;三是演出周期特别长,除春、秋班演出高峰期外,一年四季均可闻各地演出的锣鼓声;四是演出环境特别好,一般乡村都设有固定大舞台。吴川本土的粤剧南派艺术也相当有特色,今年下半年,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为满足广大城乡群众不断增长的品赏戏剧艺术的需要,吴川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于每年的11或12月,都举行“春班”订戏会,为各级文艺团体与各请戏单位提供了面对面交流洽谈的机会,深受欢迎。据介绍,吴川市连年的“春班订戏会”和粤剧艺术节的举办,在湛江地区是独一无二的,打响了吴川文化艺术的品牌,打造了湛江甚至全省文化的一大亮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双节狂欢 就在霞山
  • 湛江供电局雷霆出击战“桦加沙”  全域复电后火速援阳江
  • 湛江9条主次干道悬挂千面国旗 盛装迎国庆
  • 广州湾大道情侣码头预计国庆假期期间对外开放
  • 霞山交警逆风而行 扶栏清障护民安
  • 环卫工人清理城市垃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