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的美丽热带海湾城市——湛江。我被它的整齐干净和十足的海滨城市的风情迷住了,虽是三月底四月初,海湾已到处是红花绿草,抬头又是北京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街道两旁种植着高耸入云的椰子树、棕榈树,海水绕城,海湾名城使我们这些“北方旱鸭子”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我常在京师内外的海鲜宴会上说:“真的,改革开放前,不要说没见过什么鲍鱼、鱼翅之类的名贵海鲜,我连一只活虾都没吃过呢!”
想不到湛江竟是各种活虾全国最好的产地,我国出口的大对虾中三只就有一只来自湛江海中呢!总之无论质量、产量、出口量都占全国第一位。这里拥有西南沿海港口群中最著名的“大、深、优良海港”,拥有30万吨级深水航道,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大港。看着堆积如山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各色集装箱,昼夜装卸不停,各种各国大型油轮货轮,更是马不停蹄穿梭不息。在南海舰队的将校和港口董事长总裁盛宴招待我们一行中,他们无不以保卫和建设祖国这明珠般的城市深感自豪!他们都异口同声赞扬改革开放后湛江飞速变化,当然遐迩闻名的湛江大虾更是主人向我们宣扬的名特产了。据说海湾里鲍鱼和各种海产品鲜美而无污染,700多万人口的湛江,依仗着优良的自然条件,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811.69亿元,稳居全省首位。
热情的渔家子弟胡小胖为我们租借来了豪华游艇,“旱鸭子”出海了,能和大海相拥,能和海风亲吻,能和海鱼握手真是三生有幸了!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乘风破浪直奔那两江一海交汇处——坡头区乾塘镇南三水道。任海风疾吹,任飞浪拍打我们的“坐骑”!你看这勇猛的游艇在一望无垠的南海如脱缰骏马,他踏碎了碧玉般的海水,激起长约百米多的航道,如翡似翠的海涌浪花翻滚在艇尾。我在甲板上看得清:几十米远处涌起的波浪竟使得两侧深水养殖的鱼虾、鲍鱼和海参浮箱、木船和小屋狂摆不定,飞艇激起的波浪遇到小岛汀洲的岸边,则如电控似地又激碰起一排一排更细小的浪花、涌波!
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船老大是一位姓谭的垂钓高手,他那任风吹日晒的肤色如铜色一样,知道我是“钓协副主席”(实际上我是中华垂钓俱乐部常务副主席,我也不多纠正了,入乡随俗了),而他常年订有《中国钓鱼》,还读过我的钓鱼散文,这使我大有异乡有缘遇知音,也叫“四海之内皆兄弟”了。他还带来了七八付好海竿供我们使用呢,他备有半桶“沙虫”(沙滩蚯蚓)。同船的还有乾塘镇的韩伟雄书记,也是位十多岁就随父出海打渔的本地人,如今四十多岁了,对这一带潮汐风浪鱼情都了如指掌,对这里拥有的各种渔船和他们的主人也是轻门熟道如数家珍呢!他与谭钓友曾在这里钓捕过70多斤的大鱼,他们说:“这么大的鱼拉也拉不动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几个人帮忙才捕获上船呢!”
他们两人指挥这艘“豪华艇”,在这黄白沙铺就的海湾上,根据他们的多年捕钓鱼的经验:“潮退二分有鱼群,涨潮八分也有鱼”,还有什么“先退后涨,潮水滚动时也有鱼”等口诀,不时催船前进又后退着。时间太短促,钓者都知道不管风吹浪打稳坐钓鱼台才行,而我们总共抛锚才不过一两个小时,你猜战果怎么样?不是谭韩夺冠,也不是我这个《中国钓鱼》名誉主编拿第一,而是此次随队从没有海钓过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名红色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董保存连钓三尾二十多公分的浅黄色修长身体的“锥鱼”——在钓捕它们时常常以尖嘴往浅沙上锥藏隐身而得到当地这个俗名。这种鱼也挺名贵,肉质很细腻,味则鲜美无比。在上岸后南海舰队首长宴请我们品赏此鱼时,北京客无不称道,据说在当地都要三四十元一斤呢!
那位姓谭的当地高手照顾大家又上鱼饵(此次是清一色的海蚯蚓),还指导大家如何在艇上站稳双脚海钓,他说一周前他还在此钓到过不少黑鲷白花呢!据说他此次的长线被凶猛的海鱼切断几次,那肯定是“大鱼中箭而逃遁了”。他和《亚洲新闻周刊》主编王璞最后各拉上一尾连他们自己也叫不上名的鱼儿而共列亚军。此尾小鱼着色异常艳丽夺目,黑红条纹黄色斑点十分明显和对称,尤其一对黑色腹鳍下也对称生长着像小小眯缝眼似的器官,随着双鳍不断闪扑划动,它们也不断张合着。大家都围上来观看,船老大说带回家去好好养着。海洋世界各种鱼类无奇不有,资料上说这湛江海湾里竟有520余种鱼类生存着,还盛产金线鱼、带鱼、沙丁鱼和马鲛鱼等鱼虾类28种。大家纷纷给这位小家伙拍照留念。谭王名列亚军了,其余七八位男女钓手包括常在此垂钓的《散文世界》常务副主编小符等都是空空如也。
也许每位钓手来时都是“渴骥奔泉”——自然都十分希望有所斩获,我观察钓上鱼的董副总编第一次出海就“奇袭”成功荣获冠军,自然洋洋得意,这使这位副军级待遇的大作家海上之旅终生难忘,第一次海钓竟折桂夺冠!但其他钓手没见一个垂头丧气或面带沮丧者;我呢,更是欣然开心,因为接受《中国钓鱼》常举办诸专家名人垂钓时多年的倡导:“钓上钓不上都快乐,享受决不是钓获多少为标准,而是享受垂钓的全过程,尤其是四周绿化的山水美景和和睦的钓友的情谊。”尤其今天这风平浪静的碧水大海,还有始终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下,那雄伟的军舰游弋着保卫着伟大祖国的海疆,渔船穿梭忙碌而渔夫们有条不紊地撒网打渔;深海养殖的鱼虾浮标上下涌动不停,晚霞染点碧海万顷,金星闪烁跃动着,多么生气勃勃和谐平静的海港画面,我任海风吹拂沐浴着我的身心,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心潮随浪高啊!
(作者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钓鱼》《散文世界》杂志社长、著名红色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