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吴川市吴阳镇“吴阳客厅”,市民参观“潮起状元里·扬帆百千万——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题漫画摄影展。 记者张锋锋 摄
近日,“潮起状元里·扬帆百千万——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题漫画摄影展在吴川市吴阳镇“吴阳客厅”开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的鲜活样本,吴阳镇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吴阳客厅”建设为重要抓手,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探索出“社会参与促发展、文化赋能强基础”的乡镇提质路径,为典型镇培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激活社会力量 为项目注入新动能
吴阳镇立足“状元故里”的人文根基,以浓浓的乡愁为纽带,为“百千万工程”筑牢人才与资源支撑。
专业赋能让吴阳的项目亮点纷呈。吴林寿是吴阳人,他是中国建筑协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担纲“吴阳客厅”设计,将现代理念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吴阳客厅”选址古城墙遗址,外墙采用回收的古城墙砖砌筑;以红砖、洗米石等乡土材料,保留浓郁的本地气息;结合岭南气候特点,打造开放通风的公共空间,既延续了传统“明厅”“连廊”的功能,又赋予其现代公共属性。这一成果获得《建筑学报》等媒体报道,还入选《三联人文城市奖》终评,成为“百千万工程”文化赋能的典范。
项目平台精准对接 提升典型镇培育效能
吴阳镇以“吴阳客厅”为载体,推动“百千万工程”需求与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实现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锚定需求明确路径上,吴阳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中“公共服务提质”“文化资源活化”的要求,提前梳理文化保护、空间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建设前,镇文化站梳理出百越水纹陶器、宋元明清陶瓷器等数百件文物的文化叙事,坚持“有内容才建房子”;实施过程中,积极对接工程资金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既落实了工程要求,又减轻了财政压力。
协作机制的构建汇聚了强大合力。吴阳镇打造高效联动体系,政府负责规划审批与资金统筹,文化站提供文物与文化支撑,吴林寿团队负责设计指导,本土施工队承担建设任务,各方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确保项目从设计到落地全程顺畅。
创新运营让“吴阳客厅”的价值不断拓展。该镇探索“文化展示+文旅融合”模式,“吴阳客厅”首层设有开放展区及图书馆,二层展示历代文物,三层举办碑刻拓片展,还定期举办民俗展、农产手作体验等活动。近期邀请“小林老师”举办的主题漫画摄影展,借助文化IP带动了文旅消费,让“吴阳客厅”成为粤西农文旅融合的窗口,为镇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全民参与筑根基 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吴阳镇以“吴阳客厅”为纽带,积极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筑牢“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群众基础。
“吴阳客厅”的开放空间大大降低了群众参与门槛。它打破传统展馆的封闭性,底层架空形成“有顶棚的广场”,与周边街道无缝衔接;设置了图书馆、休息区,让这里成为村民“用得惯、愿意来”的公共空间。
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意愿。节日期间举办书画展,日常利用连廊、广场容纳市集、茶叙等活动,让村民在使用过程中主动参与维护,强化了“自己的客厅”的归属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设”。
同时,“吴阳客厅”将古城墙砖等“老物件”融入现代空间,预留通往南城门遗址的步道,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历史传承。春节期间,村民主动分享展品故事,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吴阳镇通过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不仅实现了公共空间提质、文化资源活化,更形成了“社会参与—项目落地—效益提升—更多参与”的良性循环,为“百千万工程”文化赋能、社会协同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