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 (微博)》报道 来自安徽宿州的农民工武学德,最近在南京找工作时意外捡到了13万元现金。纠结三天后,武学德将这笔钱全部还给了失主。
13万,对于一个到南京大半年、断断续续干了三次活总共才挣了4000多元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不小的一个数字,难怪他关掉手机,四处转悠,每一个地方都是不敢久留……纠结,纠结对于一个两个儿子都没有成家,至少要干三年活才能挣来13万的农民工来说太正常了,可是最终,他选择将13万元“完璧归赵”。这个农民工满脸诚恳地表示:“不是我的钱我不会要”。
“不是我的钱我不会要”,试问,你做得到吗?
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拾金不昧,本不是新闻了,但看到这种社会正能量的日益增长,还是让人倍感欣喜。
应该说,由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都是把拾金不昧当作传统美德而不是法律义务来看待,当作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来遵守。但在近些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究竟是用道德的温情来熏陶还是法律的戒尺来确立拾金不昧,时常引起争议。
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期待单纯用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时,拾金不昧现象如今并不尽如人意,人们对丢了东西能否找回来的期望值已经大大降低。
拾金不昧不是一般的社会道德法则,而是属于传统道德底线,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防线。只有寻找道德和法律的契合点,让这种社会意识从孩童时代扎根,成为人们必备的素质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