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文,曾走过错路,幸好及时回头,走上正道。目前,他经营一家农家乐,当起了老板。平时,他耐心帮助失足者“掉头”,重新做一个好人;敢于与歹徒作斗争,多次见义勇为却不留名……(1月28日《湛江日报》)
走过错路、迷失自我,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早发现这条路行不通、走不了,回头便是“岸”,这样的大道理或许我们都知道。但是,要是执迷不悟、死性不改,与正常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唯恐会错失人生更多良机,甚至自毁了一生。所以,我们都希望社会上一些失足者能够“浪子回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份子,做一个好人、服务社会,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陈忠文用自己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浪子回头”的内涵。当有的失足者放弃了自我改进的机会,当有的失足者认为此生与做好人失之交臂的时候,陈忠文坚决改过自新、立志做好人,过程虽然曲折不平,甚至会被别人误解、嘲笑,但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不仅在做好人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更引来别人赞赏和肯定的目光。这一切都真实地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志气,“狼之回头金不换”,也可以成为街坊传颂的励志故事。
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失足青年由于年少不更事,成了人们眼里的“恶人”、“坏人”,人们避而远之。可是,当有些失足者知道自己错误并改正自己过往不良行为,人们依然戴上有色眼镜对待,依然以其过去不良行为评判其人。首先,这是对其不尊重的表现,其次我们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变化,失足者“浪子回头”亦可以成为好汉,成为人们的小英雄。
与歹徒作斗争、多次见义勇为……我们普通百姓可能也会履行这些社会职责,但是这出自于一个“回头”的浪子,我们当为此拍掌称好。他没有辜负家庭、社会的期望,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做好人的愿望,为的就是服务社会、为社会多做好事。环境容易改变人,环境也容易感化人,笔者希望陈忠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带来更多积极效应,感化失足者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让身边的群众刮目相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