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为亲友们写了一下午春联,客厅地下一片红,衬衣都湿透了。
小憩。笔者照例上网瞎逛一圈。忽然见到各大网站都有“西安58岁环卫工因天太冷烤火取暖被辞退”的消息。说是1月28日,环卫工丁权老人在西安亚迪路从6点30分一直工作到9时许,衣服被雨雪打湿,手套变成了冰块,冻得在寒风发抖。他看见路边有一群人在烤火取暖,就凑过去暖身子烤手套。不一会儿,一个50岁上下男子拿着手机对着丁权拍照,并大声训斥赶紧灭火,而后坐上小轿车走了。30日下午,老人正式接到公司通知,因为在工作期间烤火被炒了“鱿鱼”。
消息后面几乎全有点击量三分之一的跟帖,我看到的时候,某网站已经是一万多条跟帖。网民们愤怒了,呼吁“请尊重生活中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必呢,他们不容易,大冷天的!”“拿这个劲头去查贪腐不好吗,干嘛冲一个扫大街的老人这么起劲!”还有一些骂人的话。也有极个别帖子说“对环卫工人的关爱与其触犯工作纪律无关”。
作为老记者,笔者上网搜到了那家公司,记下起主管部门的经理的手机号,而后拨通。没人接。陌生号码,可以理解。我马上又编一短信发去:“是H经理吗?刚刚的电话是我打的。我在广东工作,是与丁权先生同龄的大学教师,给各级干部讲舆情管理的。建议你们尽快对有关新闻给予回应,最好道个歉,给丁先生一点补助,变被动为主动,丁先生与网民们会感谢你们。谢谢。”对方立即回短信:“谢谢您,我们正在调查。”当时的时间是2月1日晚8点56分。
2月2日上午,那位H经理又发来短信:“您好。事情发生后,我公司连夜进行调查,已经撤消了处罚决定。谢谢关注!”
再上那家公司官网的主页面,确实有《关于华商网报道我公司辞退烤火员工的情况说明》,各网站也出现了“道歉”与“公司撤销决定”的字样,时间是凌晨两点多。只是,网站公布的手机号已经都没有了。估计是舆情汹涌,删去了。
就是了,一把年纪,寒冬腊月,一个月千把块钱,烤20分钟的火,理当同情在先,批评说服在后。
笔者还打算再表扬该公司一句:现在道歉的“情况说明”行文也规范多了。前天的处分决定全文只有一句:“XXX公司项目部员工丁权,对于2015年1月28日在比亚迪东门烤火取暖一事,经标段管理层研究决定,对该员工处以辞退的决定。”主语原本是“丁权”,“对于”没有了依托;而且“决定”的对象是“的决定”,叠床架屋,逻辑不清。还没有说明“烤火取暖”违反了什么规定,也难怪网民义愤填膺。
后来想想,道歉的说明已经说明人家会写说明,不再提醒了。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丁权先生能再就业,吾心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