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能让会风越来越俭朴
在无党派界别的签到处后,崔永元举着他的手机,带着记者们一起走向他接下来10天要下榻的酒店房间,一路走一路介绍。“我想做一个另类的报道,通过我的视角来从内部观察两会。现在我就要去我的房间,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有没有什么不该发的东西。”崔永元笑道。
带领众记者步入房间后,崔永元观察着室内陈设,通过自己的镜头一一做现场报道:两小瓶矿泉水、简易果盘;无红包、无纪念品,也没有以往的特产和购物优惠券。“只要放开监督,我们的会风将越来越俭朴,”崔永元笑道,“甚至我们不吃水果,或者自己花钱买水果,也一样可以参政议政。”
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关注和讨论
在履行着特约新闻记者职责的同时,他谈到了新近引起轰动的新闻传播事件——日前,柴静的新闻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播出,就有人将之与崔永元此前就转基因食品问题所制作的调查纪录片做对比。
“(穹顶之下)非常好,是一个好的科普教材。它的数据、推论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觉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崔永元说,“我的片子没有她拍得那么好,她的呈现方式特别容易让人接受,而我们采用的可能是更传统些的形式。我看这片子的时候也觉得挺震撼的,第一遍看时甚至都忽略了她的内容,只看她的表现样式,对一个做电视的专业工作者来说确实感觉很震撼。”
崔永元和柴静经历近似,都从事过电视新闻的专业,离开原单位独立完成的作品也都引起了争议。崔永元透露,在这个问题上他还给柴静传授过前人的经验。
有在场记者请崔永元替该片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他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柴静该说的都说了。就像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样,一个CT检查准确地诊断出了病症,而治疗要靠其他科室——做新闻的就好像做检查一样,只负责探求真相,是不应该开处方的。至于说该淘汰什么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做纪录片的不应该去涉及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