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保,这个名字响彻雷州半岛。他,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保伯”。他的事迹,就像温暖的春风一样,传扬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坎里!多年来,保伯用于奖教助学、扶贫济困等善款近1300万元。 保伯,这位84岁的老人,把赤诚丹心洒向大地人间,把深沉大爱奉献给社会百姓。保伯,曾荣获“中国好人”、“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献光和热”、“广东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3月17日《湛江日报》)
奉献社会,有志不在年高。84岁的保伯,持之以恒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对社会的大爱。保伯无愧“中国好人” 等等荣誉称号。保伯身上,散发着耀眼的精神光芒,释放着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法则。可以说,保伯这种“把赤诚丹心洒向大地人间,把深沉大爱奉献给社会百姓”的道德情怀,就值得我们仰望终生。笔者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保伯可以说是一面旗帜。站在这面旗帜下,我们不应止于感动和敬仰。我们不应忘记,在多元化的社会,个别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致我们这个社会曾患过一定程度的“道德贫血症”,传统美德受到一定挑战,道德失衡现象也偶有发生;一些人总爱慨叹世风日下,抱怨“道德沦丧”,只希望别人为自己多做些什么,却不愿为他人为社会付出;一些人只有在成为别人善举的受益者后,才懂得奉献的可贵……凡此种种负能量,都不利于社会和谐与文明创建。因此,学习保伯,给社会道德输血,还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不懈努力。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应该相信,拓宽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保伯的先进事迹,引导公众从小善做起,主动付出,堆积爱意,向学习保伯,以德为邻,保伯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光芒,才会照亮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精神家园,滋养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灵魂,激发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道德情怀。如此,保伯的榜样力量,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以德为邻者才不会感到孤独,我市创文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









